返回
顶部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
    友情链接

我国首次申报诺贝尔化学奖始末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胰岛素,国内外的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是当年获得诺奖的大热,而我国也正式提出申报,可最终仍以失败告终。当年的历史见证人、长年在中科院院部从事生物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薛攀皋,曾经讲述过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化学史上的丰碑  




1965年,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地的大事。
9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三个单位联合,以王应睐为首,由邹承鲁、钮经义、季爱雪、汪猷等30多人共同组成的协作组,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小白鼠实验证明了人工牛胰岛素的活性


我国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无论在化学结构、生物活力、理化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性蛋白质,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中国科学家为现代科学发展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然而,该项成果取得的第二年,我国开始进入十年非正常时期。

  1972年:杨振宁提议申请  

为纪念合成牛胰岛素50周年发行的邮票


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在整个科学界引起了轰动,国内外许多知名科学家都建议申请诺贝尔奖。但是,在当时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对诺贝尔奖一直持批判和拒绝的态度。有人认为:“诺贝尔奖金本身是资产阶级物质刺激办科学的手段。诺贝尔奖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科学家应该无私为国家奉献力量,我们要的是人民的奖赏,这才是最崇高的。”

  1972年,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向周恩来提出,拟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形势,周恩来婉言谢绝。“文革”期间,这项成果最终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1977年:钱三强出面推动申请  

 “文革”结束的第二年,1977年6月,以钱三强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在同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次谈话中,有人对钱三强说:“你们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是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问题在于你们愿不愿意接受。”这次谈话后,钱三强认为,中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这一可喜的重大成就,不管能否获得诺贝尔奖,应该借此扩大中国的影响。他愿意出面推动这件事。

  1978年9月,杨振宁再次向邓小平提出他准备提名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王应睐收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B·乌尔姆斯特洛姆等6位教授的来信,要他在1979年1月31日前推荐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在得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方毅、副书记李昌的同意后,钱三强便开始运作,向杨振宁发去电报和信函。



 1978年12月:钮经义成为“幸运儿”  

1978年11月3日,国家科委党组与中科院党组举行联席会议。会议认为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可以作为候选人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

  接下来的难题是按诺贝尔奖的有关规定,从参与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众多科学家中推选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是3个单位30余人共同合作的结晶,而为此工作的各级各类人才有几百之多。为此,1978年12月11日至13日,钱三强主持召开了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总结评选会议。与会的有3个单位参加合成工作的主要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30人,以及通过协商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委员17人,评选委员会的任务是对会议最后推出的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


庞大的工作团队


  会议初步选出在合成工作中4名成绩突出者:钮经义(生物化学研究所)、邹承鲁(原生物化学研究所)、季爱雪(北京大学化学系,女)和汪猷(有机化学研究所)。
  会议认为,如以4人申请难以被接受;出3人,矛盾较多,而且联邦德国、美国在胰岛素人工合成方面也取得较好成绩,有可能此奖将由两国或三国科学家共同获得。据此,我国以一名代表申请为宜。经协商,最终确定推荐自始至终参加B链合成、成绩突出的钮经义。评选委员会表示赞同。
  钱三强代表中国科学院主持起草了《关于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我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的请示报告》,并于12月25日呈报国务院。一周后,请示报告获得批准。按要求准备了所需的各种推荐材料后,由钱三强具函,以最快速度寄给杨振宁以及也受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推荐候选人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王浩。与此同时,王应睐也作了推荐。

  中国科学工作者的世纪遗憾  


  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最终得主为美国人布朗和德国人维提希。钮经义未能获选。
应该说,如果我们再早一些申请,把申报的人数确定为个人而非集体,这块沉甸甸的诺贝尔奖牌,早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当然,在那个时代,由于经济和科技力的制约,集体主义思潮的影响,个人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