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政策要闻 > 正文
2018年化工企业将面临深度洗牌

 

      2018年化工企业将面临深度洗牌  2017年,不仅仅是化工行业涨价,很多行业都被卷入了涨价的大潮,“涨价”是今年的“流行词”,据市场的监控数据,得知化工原材料的涨幅很大,已破坏了终端市场经多年才形成的稳定局面,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受到了空前的挤压。

     从年初开始,化工原材料市场涨声一片,且一浪高过一浪,下游化工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原材料暴涨、厂家检修、限产停产、物流限行等因素已了导致部分产品缺货,然而伴随着11月全面实施停工令以来,缺货现象已更加普遍。欠款压款已然是化工行业屡见不鲜的事情,对于较大企业来说资金链还是可以顶一顶,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就要随时面临着资金链的断裂风险。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部分企业会选择不接某些产品的单,没有办法做,因为做了就要亏本。   

     目前,经过了持续近一年的环保严查、关停、倒闭之后,环保督查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该关停的工厂已经关停了,而剩下没有关停的企业……以后要上交税赋了! 而《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将从税收杠杆入手,企业多排污就要多交税,少排污则能享受税收减免。有分析认为,开征环保税后税收收入将有大幅提高,预计每年环保税征收规模可达500亿元。环境监测、水务及固废板块将率先收益。《环保税法》中明确指出:直接向环境排放气、水、固体和噪声这四种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需要缴纳环保税,而这个范畴包括了大部分制造业和部分污染较严重的加工业,涉及到了500多万户各类型的企业。由于各省原排污费有不同适用标准,不少省份将原排污费标准“平移”为环保税税额,部分省份则提高了标准。同时,本次环保税法列出了环保税征税目的及税额,强调了大气和水污染物的税额由省级政府确定,报经省级人大常委会决定。    

       经历了环保限产、天然气短缺、征收环保税之后,现已经有不少大型化工企业在着手“涨价”这一操作。 巴斯夫(BASF)宣布从12月1日起,或按照合同允许,将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塑料应用的大部分添加剂产品的价格,涨幅约 在15% 左右。受此影响的产品类别包括: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和其它塑料添加剂; 松原 (Songwon)发布公告,宣布将从2017年12月1日或依据合同约定,提高其大多数聚合物稳定剂的价格。具体涨价幅度视不同的产品类型而定:其中,抗氧化剂涨价5%—10%;紫外线吸收剂和硫酯涨价5%—15%; 特诺(Tronox)宣布2018年1月1日起,将对所有Tronox二氧化钛(TiO2)产品实行涨价,或另见合同要求。 2018年1月1日起,亚太地区上调125美元/吨,2018年1月1日起,澳大利亚地区上调165澳元/吨; 科慕(Chemours)发出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起,或根据合同或法律允许,科慕大中华区销售的Ti-Pure钛白粉将提价150美元/吨,特殊型号R-350和TS-6300将增加200美元/吨; PPG工业涂料发出公告,从2018年1月1日起,所有产品价格将上调10%。不过,PPG也承诺,若未来原材料供应和价格有明显好转,产品价格也将相应下调。      

       通过分析市场数据发现,每次涨价之后,行业都会进行深度洗牌整合,利润能力不强的企业很可能会被淘汰,竞争力强的企业,涨价潮之后反而会越来越强大,所谓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 涨价,企业势必会通过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来渡过难关,但是因此可能会失去原有的价格竞争优势,从而使导致销量下跌,但若是继续维持原价,就会面临利润下滑。因此,化工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必然会使终端中小企业进退两难。     涨价潮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淘汰,转型升级的迫切性越来越高。通过创新驱动产品设计,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否则,在生产成本一直上升的过程当中,企业会面临停产倒闭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成本持续一年的上涨,处于艰难生存状态的企业承受了更加沉重的压力。如果有企业用低劣甚至伪劣的低价原材料生产产品,虽成本降低,但以次充好终会被市场淘汰。总之,压力可以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推动一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在化工原材料涨价升级的疼痛过程中,做成高精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