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化学试剂》期刊“石墨烯领域”专题文章推荐

编者按:石墨烯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是最早发现的纳米尺寸的二维层状新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化学试剂》期刊在2019-2020年刊登了多篇关于石墨烯领域的文章,下面将从下载量、被引等方面甄选优秀文章,以飨读者。欢迎广大读者阅读、下载及引用。

 

[1] 基于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及其衍生物在载药体系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叶酸具有受体靶向性、无免疫原性和便于修饰等优异性能,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粘附性、生物可降解性等优异性能,叶酸-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偶联物兼备二者的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近几年关于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在载药体系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在制备方法、体内释放、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引用本文:陆钊, 张怡之, 胡志刚, . 基于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及其衍生物在载药体系的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 2020, 42(07): 803-812.

 


[2]  纯棉织物石墨烯染色工艺探讨及性能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柔性可穿戴的智能纺织品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智能纺织品的核心材料——导电织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采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对棉织物进行染色,然后用水合肼还原,得到了导电性能优异的纯棉织物,实现了染色-功能一浴化整理。通过分析不同染色浓度、pH值、染色时间对纯棉织物染色K/S值(表示织物的染色深度,K表示被测物体的吸收系数,S表示被测物体的散射系数)的影响,得出最佳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浓度10%、染色时间90 minpH 10。此外,对最佳工艺下染色后纯棉织物的耐水洗、耐摩擦以及耐弯折电学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织物在水洗50次、摩擦1000次、弯折1000次后,仍具有优异的耐水洗-电学稳定性、耐摩擦-电学稳定性与耐弯折-电学稳定性;石墨烯染色的纯棉织物具有非常优异的抗紫外性能,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高达143. 23,远远超过ASTM D66032012标准。

引用本文:周杰, 高普, 马辉, . 纯棉织物石墨烯染色工艺探讨及性能研究[J]. 化学试剂, 2019, 41(11): 1119-1123.

 


[3] 血红素-氨基化石墨烯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染料降解性能

摘要:以血红素、氧化石墨烯和尿素为原材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血红素-氨基化石墨烯(H-NG)复合物。采用UV-VisFT-IRRamanSEM对所合成的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该复合物对亚甲基蓝(MB)在可见光下降解反应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滴加少量H2O2条件下,0.1 g/L H-NG复合物在180 min内对10 mg/L MB的降解率达到96%;经过4次循环使用,该催化剂对MB溶液的降解率保持在92%以上,展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对复合物的活性分析,对催化体系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推测。

引用本文:李豇, 韩帅, 王超, . 血红素-氨基化石墨烯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染料降解性能[J]. 化学试剂, 2020, 42(06): 617-621.

 


[4] 脉冲电沉积氧化石墨烯纳米带修饰电极测定盐酸四环素

摘要:以多壁碳纳米管为原料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将制备好的GONRs脉冲电沉积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修饰电极(GONRs/GCE),研究了盐酸四环素(TC)在GONRs/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GONRs/GCETC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TCGONRs/GCE上发生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氧化反应,且在pH 3.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氧化峰电流最高。优化条件下,TC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线性相关,线性范围为4.0×10-71.0×10-4 mol/L,最低检测限为2.0×10-7 mol/LS/N=3)。将该电极用于河水样品中TC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2%104.1%

引用本文:兰天宇, 董泽刚, 陈孟娇, . 脉冲电沉积氧化石墨烯纳米带修饰电极测定盐酸四环素[J]. 化学试剂, 2020, 42(04): 396-400.

 


[5] 基于CaC2低温制备金属碳化物/石墨烯复合物与高效氧气析出反应性能研究

摘要:碳化钙(CaC2)用于制备碳材料、金属碳化物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通常情况下需采用高温处理。首次报道了在较低温度(室温)下,球磨CaC2与金属盐可直接制备超小尺寸的金属碳化物。所合成的NiFeCo碳化物的转化机理为碳化钙中具有还原性C22-和氧化金属阳离子(M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伴随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哑铃状C≡C失去电荷、重构形成高石墨度的碳材料(即为石墨烯),原位形成的多层石墨烯材料可以作为良好的导电基底,用于电化学反应研究。值得注意的是,Ni-C-G复合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氧气析出反应性能。此结果可进一步支持其他金属碳化物-石墨碳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广泛的电化学应用。

引用本文:程华龙, 吕文辉, 于海洋, . 基于CaC2低温制备金属碳化物/石墨烯复合物与高效氧气析出反应性能研究(英文)[J]. 化学试剂, 2020, 42(06): 628-635.

 


[6] 水溶性阳离子柱[5]芳烃还原石墨烯复合物在荧光检测左旋肉碱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采用湿化学还原法,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水溶性大环主体超分子柱[5]芳烃(CP5),形成复合物CP5-RGO。采用FTIRXPS对复合物CP5-RGO进行表征。使用罗丹明123R123)作为探针分子,CP5-RGO作为受体来构建荧光传感器,以此来检测左旋肉碱,其线性范围为0.12.0 μmol/L2.025.0 μmol/L,检出限为0.034 μmol/LS/N=3)。以牛奶为实际样品,采用加标回收方法探讨了R123@CP5-RGO传感器的实用性,其回收率为91.0%10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2.6%。所构建的荧光传感平台R123@CP5-RGO具有快速、灵敏、简便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引用本文:谭晓平, 石洪凡, 朱乾华, . 水溶性阳离子柱[5]芳烃还原石墨烯复合物在荧光检测左旋肉碱中的应用研究[J]. 化学试剂, 2019, 41(02): 153-157.

 


[7] 磁性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摘要:建立了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MSPE-HPLC-MS/MS)测定花生黄曲霉毒素的确证性检测方法,利用甲醇-水溶液对样品进行提取,使用磁性固相萃取材料萃取、富集和净化样品初提液中的黄曲霉毒素,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检测。对影响磁性固相萃取效率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吸附剂用量、萃取溶剂浓度、萃取时间、洗脱剂选择、洗脱周期等。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在其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2,回收率为91.0%120.2%,相对标准偏差为1.1%5.6%,检出限为0.010.04 μg/kg。该方法样品富集净化操作简单、准确可靠、检出限低,能够满足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引用本文:杨代斌, 喻理, 马飞, . 磁性氧化石墨烯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J]. 化学试剂, 2019, 41(04): 333-337.

 


[8] 基于WO3-纳米棒复合石墨烯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的DNA传感平台

摘要:以棒状WO3纳米粒子(rWO3)、石墨烯(GR)和壳聚糖(CTS)形成的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为平台,制备了一种新型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实验表明,复合膜层中棒状WO3纳米粒子和GR的协同效应增大了电极表面积,导致其电化学响应信号明显增强。通过CTS-rWO3-GR杂化膜层丰富的氨基官能团和引入双功能手臂分子对苯二甲醛(TPA),将探针ssDNA稳固组装于传感界面。该DNA生物传感器集合了复合膜材料的许多优点,如:CTS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膜能力,rWO3纳米粒子和GR优异的电子转移能力等。在最佳条件下,以亚甲基蓝(MB)为电化学信号分子,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特异性ssDNA序列的浓度范围为1.0×10-141.0×10-8 mol/L,并获得较低的检测限值2.7×10-15 mol/L3σ)。该生物传感器对单碱基和三碱基错配的ssDNA序列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识别能力。

引用本文:郑德论, 张锐龙, 陈键侨, . 基于WO3-纳米棒复合石墨烯薄膜修饰玻碳电极的DNA传感平台[J]. 化学试剂, 2019, 41(03): 207-213.

 


[9] 基于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摘要:近年来,工业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其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发展简便、快速、灵敏的重金属离子检测技术非常重要。电化学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灵敏度高和易于微型化等优点,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基于热还原氧化石墨烯(TrGNO-金纳米颗粒(AuNPs)复合材料构筑高性能电化学传感器平台,采用电化学方法实现对铜离子(Cu2+)的简便、快速、灵敏检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各种电化学技术对纳米复合材料及其修饰电极进行了形貌表征和电化学测试,并对材料制备和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通过TrGNOAuNPs的有效复合,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增大的电极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有利于提高对Cu2+的电化学检测灵敏度。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65.0×10-4 mol/L,检测限可达8.5×10-7 mol/L

引用本文:王新星, 高健, 刘广茂, . 基于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器研究[J]. 化学试剂, 2019, 41(02): 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