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
    友情链接

离子膜电解法制备高锰酸钾

李勇 ,赖俐超,张丰如,唐春保*,刘燕,冯发达

(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514015)

摘要:以锰酸钾为原料,采用离子膜电解槽制备高锰酸钾。研究了锰酸钾浓度、电解电流、温度、时间和电解槽内填充材料对电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膜法电解制备高锰酸钾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5倍于电解槽容积的电解液,79.63 g/L锰酸钾,65 ~ 68 ℃,四级阶梯电流下电解120 min,锰酸钾转化率为78.73%,电流效率为71.85%,电流效率较传统工艺大幅提高。

关键词:高锰酸钾;离子膜电解法;阶梯电流;电流效率;制备

 

高锰酸钾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具有强氧化性,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冶金、医药、环保、农业、石油、军工、养殖业、水处理等行业。近年来,随着各行业的高速发展,高锰酸钾的市场需求在逐年增加[1,2]

我国高锰酸钾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目前工业上制备高锰酸钾采用两步法完成:首先是以软锰矿、氧气和氢氧化钾为原料在高温下反应制取锰酸钾;然后再将锰酸钾进一步电解氧化得到粗高锰酸钾,粗品经结晶、分离、干燥等工序得到高纯度的高锰酸钾[3,4]。在电解氧化阶段,国内一直沿用无隔膜、敞开式、高浓度电解液的间歇操作法,高锰酸钾在槽内结晶,并聚集在锥形底部,通过硬物敲击电解槽底部得到粗产品。敞开间歇式电解槽单槽的产量约40 t/y,电解周期24~30 h。由于电解槽是无隔膜的,阴阳极处于同一电解液中,电解产生的部分高锰酸钾会继续反应,在阴极被还原为锰的低价氧化态,电流效率仅为40%左右[5-7]。这种操作法制备高锰酸钾,不但设备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劳动效率低下,而且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开发新型电解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离子膜电解技术具有高效、优质、污染小等优点,自氯碱工业实现产业化应用以来,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中,目前主要集中在废水处理、回收或提纯金属、制备高纯度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方面[8-16],随着离子膜性能的提高,膜法电解技术的工业应用将越来越受重视。目前还未见离子膜电解法制备高锰酸钾的报道,因此本文将离子膜电解法应用于制备高锰酸钾,对其制备条件作了初步探讨,以为后续膜法电解工艺的开发提供参考。

1试验

1.1材料和仪器

锰酸钾电解液由高锰酸钾生产厂家提供;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普通磺酸型阳离子交换膜;高频开关电镀电源;恒温水浴锅。

离子膜电解槽:自制,由PP板材加工而成。在已焊上电极板(阴极板和阳极板材料均为镍板)的两个单元电解槽的连接面分别贴上密封带;把阳离子交换膜放置在单元槽的接合面上,同时把填充材料放入槽内;然后用夹具把两个单元电解槽固紧,使其与离子膜紧密连接,组合成离子膜电解槽。镍板(125mm×320mm),电极有效面积为9625px2,单元电解槽体积约为9625px3

1.2制备原理

在电场作用下,电极上发生如下反应:

阳极:MnO42- - e → MnO4-

2OH- - 2e → H2O + O2

阴极:2H2O + 2e → H2 + 2OH-

总反应:2K2MnO4+ 2H2O = 2KMnO4+ 2KOH+ H2

通电后,阳极室发生的反应主要是锰酸钾转化为高锰酸钾,同时伴随少量析氧反应;在电场作用下,阳极室的K+穿过离子交换膜移动到阴极室,随着电解的进行,在阴极室生成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钾。由于只有K+和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阳离子交换膜,阴极室产生的碱被有效分隔开,减少了阳极的析氧反应,提高了阳极电流效率;同时阳极室的MnO42-和MnO4-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避免了MnO42-和MnO4-在阴极还原为低价态的锰,提高了阴极电流效率。在无隔膜电解槽中,阴极主要的副反应是MnO42-和MnO4-还原到锰的低价氧化态。

1.3实验方法

自制并组装离子膜电解槽,连接阳极室溶液进出电解槽循环流动管路,使锰酸钾电解液(65~68 ℃)从储液槽流至阳极室,阳极室溶液经过泵送至高位储液槽,电解液循环流动;同时在阴极室加入2%KOH溶液(65~68 ℃),阴极室溶液不循环。连接导线,使电极板分别与高频开关电镀电源正负极相连,开启电镀电源,调节电流至设定值,进行电解。每隔一定时间,取出10 mL电解液,测定电解液中锰酸钾和高锰酸钾的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17],计算电流效率和锰酸钾的转化率,计算式为:ω=(m1-m2)×100%/m1;η=m×100%/(I·t·k)。式中:ω为锰酸钾的转化率(%),m1为电解前电解液中锰酸钾的质量浓度(g/L),m2为电解后电解液中残留锰酸钾的质量浓度(g/L);η为电流效率(%),m为生成高锰酸钾的质量(g),I为电流强度(A),t为电解时间(h),k为电化当量(g/(A·h))。

2结果与讨论

2.1填充材料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电解工艺:2000mL电解液,78.26 g/LK2MnO4,6 A,65~68 ℃,120 min。试验了纤维、碳毡和泡沫镍作填充材料的电解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填充材料的电解效果

填充材料             纤维      碳毡      泡沫镍

转化率(%)           38.52      69.73      72.82   

电流效率(%)         28.79      49.16      57.49

    电解槽内的填充物,对离子膜起支撑作用,避免其变形影响电解效果。纤维不导电,电流效率和转化率都很低;碳毡导电,电流效率和转化率较纤维大幅提高;泡沫镍与电极材料相同,导电性能进一步提高,电解效果也较碳毡好。因此,选用泡沫镍作为填充材料。填充物采用导电材料,增大了电极反应面积,提高了单位时间高锰酸钾的产量。

2.2锰酸钾浓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电解工艺:2000 mL电解液,6 A,65~68 ℃,120 min。试验了不同浓度锰酸钾的电解效果,结果如图1。

图1 不同锰酸钾浓度下的电解效果

    由图可见,随着锰酸钾浓度的增加,转化率和电流效率均先增大后减小,锰酸钾浓度以75~85 g/L为宜。通常电解温度低,电解液浓度也低,以免高锰酸盐结晶析出。

2.3电解温度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电解温度高,离子迁移速度快,传质加快,利于电极反应的进行,同时锰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不易在槽内结晶析出,可以适当增大物料浓度,以提高产量。但电解温度过高,电解液蒸发加快,长时间电解,高锰酸钾会结晶析出,粘附在电极板上,影响导电效果,使电流效率下降;而且离子膜的使用寿命短。因此结合电解液浓度和膜的使用寿命,确定工艺温度为65~68 ℃。

2.4电解时间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电解工艺:2000 mL电解液,79.63 g/L锰酸钾,6 A,65~68 ℃。试验了不同电解时间下的电解效果。

图2 不同电解时间下的电解效果

    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转化率逐渐增大,电流效率逐渐减小。电解过程,电解时间延长,转化率得到了提高,但电能消耗大幅增加,因此在提高转化率的同时要考虑电能消耗,电解时间以120 min为宜。

2.5电流对电解效果的影响

    电解工艺:2000 mL电解液,79.63 g/L锰酸钾,65~68 ℃,恒定电流电解120 min或阶梯电流电解120 min。试验了不同恒定电流和阶梯电流的电解效果,结果如表2和表3。

表2 不同电流下的电解效果

电流(A)         3       4        6       8

转化率(%)     64.41    68.07    74.51      80.22

电流效率(%) 62.32      60.84    57.33    49.74

表3 阶梯电流下的电解效果

阶梯电流(A)      8       6       4         3

电解时间(min) 0~30     30~60   60~90   90~120

转化率(%)      35.23    47.17   63.97      78.73

电流效率(%)    72.62    77.42   71.16      71.85

    由表3,在恒定电流下电解,随着电解电流的增大,转化率增大,电流效率减小;电流效率最高约62%,但此时转化率较低;当转化率较高时,电流效率却较低,电能消耗大。由表4,在阶梯电流下电解,转化率逐渐增大,电流效率在整个电解过程均在70%以上。4级阶梯电流下电解与恒定电流6 A下电解120 min,两者的转化率接近,但阶梯电流下电解的电流效率较高,这是因为恒定电流下电解,随着高锰酸钾的不断生成,锰酸钾浓度不断减小,阳极的析氧反应在加剧,导致电流效率下降;采用阶梯电流,随着锰酸钾含量的减小,电解电流相应减小,阳极的析氧程度也在降低,使电流效率得到了提高。因此,在提高转化率的同时,为了减少副反应,采用4级阶梯电流进行电解,以提高电流效率。

 

3结论

    (1)恒定电流下电解,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转化率在增大,但电流效率在下降;阶梯电流下电解,整个电解过程,电流效率维持在70%以上,转化率较恒定电流电解有所提高。

    (2)离子膜法电解制备高锰酸钾,在5倍于电解槽容积的电解液,79.63 g/L锰酸钾,65~68 ℃,四级阶梯电流下电解120 min,锰酸钾转化率为78.73%,电流效率为71.85%。

    (3)离子膜电解法应用于制备高锰酸钾,避免了电解过程高锰酸钾的阴极还原,大幅提高了电流效率。

参考文献:略


 摘自《化学试剂》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