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批准发布《钠离子电池通用规范》团体标准。文件规定了钠离子电池的术语、定义和符号、型号编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通用要求,适用于电动汽车、轻型动力和储能等领域用钠离子电池单体和电池模块。自2023年11月30日起实施。
钠离子电池被视为下一阶段电池研发的重要技术路线。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储备量极丰富、成本低、充电快及高安全的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落后于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其价格低廉、系能稳定、更耐低温,充放电倍率性能佳,可满足两轮电动车、电动工具、储能、A00级电动车的能量密度要求,充分发挥钠离子电池安全性优异的特点。
此外钠资源储存丰富,资料显示,钠在地壳中的丰度高达2.75%,而且全球都有分布,我国的资源量也不低,因此钠矿资源成本极低,只要2元/千克,用于电池的话,钠离子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不会差距数十倍,但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至少也要低30-40%。
钠离子电池已被不少电池厂商相中,并进行了深入研发,据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已经在研发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了,能量密度可以提升到200Wh/kg,这个水平跟目前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差不多,开始逼近三元锂电池,更具实用性。中科海钠等公司也发布钠离子电池产品。
但是,钠离子电池的技术瓶颈非常明显。根据7月份一份数据报告显示,17家钠离子电池企业参加评测的产品平均能量密度仅为105Wh/Kg,这个数据下的钠离子电池根本没办法用在电动汽车上。在今年5月拓邦股份发布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为120Wh/Kg,还得到2025年才能提升到160Wh/Kg,甚至都比不上磷酸铁锂电池。
钠电池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目前仍面临许多技术和成熟度的挑战。与传统锂电池相比,标准化和成熟度尚不足,这使得钠电池的商业化和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钠电池的研发和商业化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以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