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个机构的6849名科学家入选。83.8% 的入选者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入选者最多的前5个国家和地区占名单总数的72.6%,顶尖人才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
中国内地今年继续排名第二,共有1275人次入选,所占比例从2018年的7.9%上升至17.9%。五年来,中国内地科学家在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所占比例翻了一番多,这反映了科研全球化正推动高层次科研和学术贡献实现重要的全球发展再平衡。
中国科学院共有270人次上榜,多于去年的228人次,并超过哈佛大学成为拥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次数最多的机构。哈佛大学共有237人次上榜,相对于去年的233人次继续上升。邻近的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别有126人次和105人次入选,是美国入选人次最多的三家机构。清华大学今年入选78人次,比2022年多了5人次,蝉联全球第5位。
从中国内地高校入选数统计(按第一机构)来看,清华大学位居首位,达78人次;北京大学有40人次,位居第二;浙江大学有37人次,位居第三。入选人次在20人以上的还有复旦大学(32人)、北京理工大学(31人)、西北工业大学(28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8人)、上海交通大学(25人)、天津大学(24人)、苏州大学(20人)和武汉大学(20人), 共同构成中国内地高校2023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入选数量前十。
科睿唯安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对所在学科做出重大贡献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今年共有6849位研究人员共7125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由于一些研究人员在一个以上ESI学科获得认可,因此入选名单的总人次数超过了入选科学家的总数。对国家/地区和机构的分析是以总人次7125为基础,3793人次入选20个ESI学科,3332人次入选跨学科, 这些人仅占全球研究人员的千分之一。今年名单是根据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11年期间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遴选得出。遴选方法基于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文献计量专家对SCIE和SSCI收录期刊中高被引论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和整理,覆盖各学科18.85万篇高被引论文。
来源:科睿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