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会展信息
    友情链接

【分会场一】锚定大健康产业升级需求,以化学试剂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 2025-10-31 09:18:35   试剂信息网
摘要:

20251025日,第十九届全国试剂与应用技术交流会分会场——“化学试剂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成功举办,分会场由《化学试剂》编委付海燕教授和张良晓研究员召集,会议报告紧扣核心方向,重点聚焦代谢酶、小分子核酸荧光探针、功能染料、荧光成像染料、高性能光电探针、不对称去芳构化偶联及环化反应以及AI在化学小分子开发中的应用等关键领域,共同探讨了化学试剂技术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监测等大健康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路径以及化学试剂与生物医药交叉领域的科学难题破解方案。

主持人

本分会由中南民族大学付海燕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张良晓研究员主持。

学术报告

上海中医药大学葛广波研究员作《代谢酶光学底物助力创新药物的高效发现》报告,系统阐述了代谢酶Metabolic Enzymes表达/功能上的异常变化会导致内源物代谢失衡进而引发代谢性疾病,寻找靶向代谢酶的特异性配体有望了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候选药物着重介绍团队在细胞色素P450酶和丝氨酸水解酶特异性光学底物研发方面的新进展,以及如何借助光学底物开展目标酶抑制剂的高效筛选和评价。

大连理工大学樊江莉教授以《核酸响应型菁类荧光成像染料》为题,分享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创新成果。报告介绍团队在菁类荧光染料分子设计、性能优化及生物应用上的成果,重点阐述核心研发思路:通过调控染料共轭结构与靶向基团,实现对特定核酸靶点的高特异性结合。同时详解其应用原理:识别靶点后快速激活荧光信号,提升成像灵敏度与信噪比,避免非特异性干扰;还能穿透生物膜实现深层组织成像,为肿瘤早期诊断、病毒核酸检测提供高时空分辨率可视化工具。


深圳大学陈小强教授以《响应型功能染料》为题,系统阐述了针对动态的流体界面、多层次的细胞结构、多变量控制的生物反应体系,开发高时空分辨率的响应型染料,探究挥发过程中流体界面动态演变行为;开发高细胞膜穿透性、高识别选择性的荧光染料,对细胞组分进行精准辨识与生物反应过程进行跟踪,实现生物催化剂活性的高通量筛选与工业反应条件参数的多目标优化。


北京大学谢正伟教授以《AI在化学小分子功效开发中的应用》为题,剖析传统药物研发痛点并分享方案。他指出,60%疾病相关蛋白“不可成药”、78%候选靶点表达无特异性、超40%蛋白变构位点难捕捉。其团队借AI结合肌腱表达谱差异,发现小分子POG可调控自噬通路清除异常蛋白;小分子HUA10能降尿酸与尿素氮、逆转肾纤维化,还提升URAT1特异性,为代谢病治疗提供新路径。


天津理工大学贾义霞教授以《不对称去芳构化偶联及环化反应》为题,剖析领域技术突破与应用价值。报告系统阐述去芳构化迁移插入-还原Heck反应的机理与立体选择性调控方法,揭示其在构建手性环状结构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调控反应条件,高效合成并环引喔啉类产物,为含吲哚骨架药物分子合成提供路径;开发新型不对称环化反应,实现分子骨架精准重构与修饰。这既丰富不对称合成方法学,也为天然产物、生物医药领域复杂功能分子制备提供技术支撑。


湖北大学陈苗苗教授以《高性能光电探针设计与传感器开发》为题,分享多方向技术突破与成果。报告介绍COF-on-COF复合材料原位合成技术,为探针基体优化提供新方案;解析BiOI与毒死蝉识别机理,实现果蔬中该农药残留精准检测,并呈现苹果表面残留动态监测结果。此外,其团队研发的CuO/BiOCl异质结材料,将黄曲霉素B1降解效率提至81.7%;开发的电化学发光成像试纸条稳定性强、重现性好,为现场快速检测提供工具。


现场花絮

会场气氛轻松热烈,围绕试剂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热议,提问与解答交织,试剂创新发展思路在交流中不断迸发。

结尾语

大会组委会主席浙江工业大学佘远斌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化学试剂研发与大健康产业融合是精密且严谨的领域,希望青年科学家能沉下心来,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技术优化等环节追求更高的细致度,以精工细作的态度突破技术瓶颈,为行业创新发展筑牢根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