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热点文章】基于银纳米颗粒免疫比色法检测甲胎蛋白
引用本文:张建花章志翔李蓄涵基于银纳米颗粒免疫比色法检测甲胎蛋白[J]. 化学试剂,202345(10)40-45.

DOI:10.13822/j.cnki.hxsj.2023.0391



背景介绍


甲胎蛋白(AFP)是临床诊断肝细胞癌(HCC)最广泛使用的血清标志物,可用于HCC的诊断、治疗评估、预后预测和复发监测。传统的AFP蛋白的检测方法存在分析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简便、高效且成本低的方法用于癌蛋白检测。银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制备成本低,可用于构建比色传感实现蛋白检测。基于银纳米粒子的比色法与传统的蛋白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且具有较低的成本效益。






文章亮点

1.提出了一种银纳米粒子比色传感器可实现甲胎蛋白AFP的灵敏、高效检测;

2.操作简单,只需要将分析样本和免疫试剂相混合,发生免疫识别后即可检测;

3.与传统的ELISA和其他蛋白检测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且具有较低的成本效益,为癌蛋白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图片

内容介绍

图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AgNPs的制备

子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将20 mL质量浓度 1%柠檬酸三钠溶液和75 mL超纯水加入至250 mL圆底烧瓶中,然后将混合液加热至70 °C,恒温反应15 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AFP检测原理
由于AgNPs具有较大的消光系数,表现出尺寸依赖的光学特性,在生物传感领域展现出优异的性能。
2.2  AgNPs的表征
2a TEM表征表明制备的银纳米颗粒的形貌为球形,粒径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平均粒径为20 nm(图2b)。


a. TEM;b. 粒径分布;c. XRD;d. UV-vis

2  AgNPs的表征

Fig.2  AgNPs characterization

2.3  AgNPs-抗体偶联物表征

为实现AFP特异性检测,需采用AFP特异性抗体对AgNP表面进行修饰。在制备AgNPs-抗体偶联物之前,首先采用SH-PEG-COOHAgNPs表面进行功能化,以通过碳二亚酰胺法进行抗体与AgNPs的连接,并且修饰的PEG可以保持AgNPs胶体的稳定性,使其自身不发生团聚。图3a展示了AgNPs与抗体探针结合前后的UV-vis表征,可以看到经过层层修饰后,AgNPs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发生了红移;裸AgNPs的吸收峰为392 nm,经过PEG修饰后,移动至397 nm,继而连接完抗体(包被或标记)后,其紫外吸收峰位置移动至403 nm


图中I-IV分别表示裸AgNPs,AgNPs-PEG,AgNPs-PEG-anti AFP(包被)偶联物,AgNPs-PEG-anti AFP(标记)偶联物

a. UV-vis;b. DLS

3  AgNPsPEG和抗体修饰前后的表征

Fig.3  Characterization of AgNP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with PEG and antibody

2.4  免疫反应条件优化

免疫反应时间是影响免疫测定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我们研究了孵育时间对免疫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图4展示了AgNPs免疫复合物的粒径和孵育时间的关系
图片

a.不同孵育时间下AgNPs免疫复合物的DLS图; b. AgNPs免疫复合物的粒径和孵育时间的关系

4  AgNPs免疫复合物在不同免疫反应时间下的DLS表征

Fig.4  DLS characterization of AgNPs immune-complexes under different immune reaction time

3  结论

本文采用三明治夹心结构,以AgNPs标记抗体作为检测探针,当体系中存在目标蛋白AFP时,抗原-抗体发生免疫识别,形成纳米颗粒团聚体,可通过银纳米颗粒溶液颜色的变化检测样品中目标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随着AFP浓度的增大,AgNPs的颜色逐渐从黄色变为无色,并且其最大紫外吸收峰降低。本方法对AFP的检测限为7.4 ng/mL,并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