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热点文章】7-羧酸类蛇床子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制AKR1C3活性研究

2024.0483 7-羧酸类蛇床子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制AKR1C3活性研究.pdf


背景介绍


AKR1C3作为醛酮还原酶超家族的核心成员之一,能够催化醛和酮类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在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激素依赖性癌症的进展和耐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治疗肿瘤的重要靶点。蛇床子素作为自然存在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活性,可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调节多种癌细胞(如肺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等)的凋亡、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因此,研究新型蛇床子素衍生物类AKR1C3抑制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文章亮点

1. 报道了一种以蛇床子素为起始原料,经脱甲基、取代、水解反应合成7-羧酸类蛇床子素衍生物的方法

2.通过抑酶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7-8-3-甲基丁-2--1-基)-7-羟基-2H-苯并吡喃-2-酮氧基)庚酸具有良好的AKR1C3抑制活性,可为进一步研究新型AKR1C3抑制剂提供一定的借鉴

3.探索了BBr3催化蛇床子素7-位甲基脱除反应中,8-溴代烷基香豆素中间体和香豆素并吡喃中间体的形成。


内容介绍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蛇床子素在三溴化硼的作用下脱甲基生成8-(3--3-甲基丁基)-7-羟基-2H-色烯-2-酮(化合物1);化合物1与不同的卤代酸酯进行取代反应生成化合物2a~2h;后者在氢氧化锂的条件下水解并酸化后得到羧酸类衍生物3a~3h,即得到目标化合物。

1.2.2  酶活性实验

参照文献[15]方法,以甲氯芬那酸(MCF)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检测化合物(110 μmol/L)在AKR1C3催化的9,10-菲醌还原反应中,对辅酶NADPH消耗速率的影响,获得酶促反应的抑制率。进而测试化合物在多个浓度下对AKR1C3催化还原反应的抑制率,利用非线性回归计算化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1.2.3  化合物3dAKR1C3的分子对接

PDB数据库中搜索并下AKR1C3PDB信息(PDBID4DBS,应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进行AKR1C3蛋白分子的预处理,包括去除配体、去水、加氢、加力场等。以AKR1C3原晶体中的配体结合口袋作为分子对接的活性口袋,半径设定为10 Å,其它对接参数采用默认值,将晶体结构中的原配体对接到AKR1C3活性口袋中,计算对接构象和晶体构象的RMSD值,验证对接方法的可靠性。同理,将准备好的化合物3d对接到定义好的AKR1C3活性口袋中,分析对接结果,并利用Pymol软件分析进行可视化制图。

结果与讨论

2.1  蛇床子素脱甲基反应

在用BBr3催化蛇床子素7-位甲基脱除的反应中,本文起初设计的是希望生成7-羟基中间体4,而后再与溴代酸酯发生取代反应(图3)。但在实际反应结束时,加水淬灭过量的BBr3后,获得的化合物并非中间体4,经文献检索和图谱数据对比(图4a),发现是化合物1[14]

2.2  化合物对醛酮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利用中通量抑酶活性测试实验检测了阳性对照药物MCF以及目标化合物3a~3hAKR1C3的抑制活性。粗测结果(图5)显示,化合物3a~3h110 μmol/L时,对AKR1C3的还原催化活性抑制率均超过50%,且化合物3a3b3d表现出与MCF相似或更高的AKR1C3抑制活性。

2.3  化合物3dAKR1C3的分子对接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KR1C3PDBID4DBS)与化合物3d及原晶体复合物中配体化合物的结合能,以“-CDDOCK INTERACTION ENERGY”表示,分别为52.599143.1426 kcal/mol。由图6a所示,将原配体重新对接于AKR1C3中,与原始晶体结构中的配体位置相近,两种构象的RMSD值为1.3718,表明本文采用的对接方法可靠。


3  结论


本文以蛇床子素为原料,通过脱甲基、亲核取代以及水解反应合成87-羧酸类蛇床子素衍生物。对合成的目标产物进行酶活测试结果显示,与对照药物MCF相比,目标产物3a3b3dAKR1C3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均在0.500 μmol/L左右,其中化合物3d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值为0.464 μmol/L。因此,此类蛇床子素衍生物可为进一步研究新型AKR1C3抑制剂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