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热点文章】Mo-Cu共掺RuO2电催化剂的制备及酸性析氧性能研究

2024.0476Mo-Cu 共掺RuO2 电催化剂的制备及酸性析氧性能研究.pdf


背景介绍


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技术是实现绿氢规模化生产的关键路径,但其阳极酸性析氧反应(OER)催化剂长期面临强酸腐蚀和高氧化电位的双重挑战。商用RuO2因在酸性条件下易被过度氧化失活,导致活性衰减和耐久性不足,严重制约PEM电解槽的效率和寿命。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共掺杂策略,通过RuCl3Mo/Cu-MOFs前驱体的离子交换及煅烧过程,制备了MoCu共掺的RuO2催化剂,旨在调控Ru的电子结构以增强其抗氧化腐蚀能力。


文章亮点

1.基于Mo/Cu-MOFs前驱体离子交换法的双金属协同掺杂策略,成功制备出具有电子协同调控效应的(Mo,Cu)-RuO2催化剂

2.在酸性析氧反应中实现214 mV10 mA/cm²)的低过电位,并通过降低Ru价态来有效抑制活性位点的氧化溶解,使催化剂在苛刻酸性条件下连续运行20h后性能衰减率远低于商业RuO2

3.通过双金属协同掺杂优化活性位点的电子环境,不仅提升了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减少了贵金属用量,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PEM电解水阳极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内容介绍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Mo/Cu-MOFs的制备
1.2.2  (Mo,Cu)-RuO2的制备
1.2.3  材料分析与表征
1.2.4  电催化析氧性能
工作电极的制备:称取4 mg的催化剂分散在由725 μL的去离子、245 μL的乙醇和30 μLNafion溶液组成的混合溶液中,超声1 h后制成均匀混合浆料,最后将250 μL的混合浆料缓慢地滴在1 cm×1 cm的碳纸上,使其在表面分布均匀,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后,作为测试的工作电极。

2  结果与讨论

2.1  (Mo,Cu)-RuO2形貌与组分表征

2为经410 ℃退火后Mo/Cu-MOFs(Mo,Cu)-RuO2-XX射线衍射(XRD)图谱,MoCu共掺的RuO228.0°、35.1°和54.3°显示出3个衍射峰,分别对应于金红石型的RuO2的(110)、(101)、(211)晶面(PDF No.97 - 001 - 5071[36]

2.2  (Mo,Cu)-RuO2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

为了评估(Mo,Cu)-RuO2的电催化析氧性能,以0.5 mol/L H2SO4为电解液,在三电极体系中进行了相关测试,为了进行比较,以RuO2和商业RuO2作为对比。


3  结论

本文首先制备了Mo/Cu-MOFs作为前驱体,再通过RuCl3离子交换反应最终合成了具有不同(Mo,Cu)/Ru比的(Mo,Cu)-RuO2催化剂。MoCu掺入到RuO2可以有效地降低Ru的价态,使其在酸性OER反应过程中不易被过度氧化而失活,显著增强了对酸性OER的本征活性。在所有制备的催化剂中,(Mo,Cu)-RuO2-7表现出优异的OER性能,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仅为214 mV。此外,(Mo,Cu)-RuO2-7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连续电解20 h后,稳定性相较于商业RuO2有了显著提升。本工作将过渡金属元素与贵金属相结合,不仅提高了贵金属的活性,而且减少了贵金属的用量,研究结果为设计和制备高性能电解水催化剂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