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 致创新 | 光华科技黄司平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黄司平,出生于1982年,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的他,2006年加入光华科技,从一线生产到产品开发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公司储备干部、车间班长、研发工程师、研发部副经理再到技术部副经理。工作15年来,他先后参与多个产品的开发以及设计建设工作,发表了10多项国家授权专利,多次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在2014年度被公司评选为“光华之星”优秀员工,2019获得汕头市优秀异地务工人员荣誉、劳动模范荣誉。
创新思路 独创工艺结晶方式
黄司平在专业业务上积极开拓进取,刻苦钻研。尽管他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他一直保持“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心态,不断充实自己。在从事一线工作期间,他虚心向车间老师傅学习实际生产经验;在与高校合作的项目中,他抓住一切机会汲取老师、教授们的理论知识。他坚信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拓宽创新思路。

黄司平观察分析结晶形貌
在电子级高纯硫酸镍项目开展期间,结合工业结晶生产经验与理论知识,用心探索与研究,独创性的开发了一套工业结晶方式。生产设备还是老师傅常用的设备,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已“改头换面”——饱满、整齐的结晶,老师傅都夸做了这么久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结晶。凭借生产工艺技术的创新性和产品形貌的美观性,该项目在2012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电子级高纯硫酸镍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使命必达 全力攻坚
“换上工作服,踏入一线便像换了个人。”参加工作至今,黄司平先从化工一线工作开始干起,后从事产品的开发工作,手把手教导新人,从试验到生产各个关键节点的工作总是亲力亲为。试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坚守现场,寸步不离操作箱,看设备的运行状态总能给他提供思路与灵感。
电子级高纯硫酸镍项目量产调试的关键时期,他平均每天休息3~4小时,确保了第一手技术资料准确性,日以继夜地研究,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在那期间除了休息,脑子里只有数据、现象以及它们构建成的模型。
在电子级氧化铜项目量产调试期间,为了解决产品形貌控制的问题,他主动带领团队成员连续1个半月坚守夜班岗位。他时常对着厚厚的原始数据不断琢磨里面的关联关系,寻求其中引起控制不稳定的蛛丝马迹。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他在让人看花眼的原始记录数据的一处不起眼的备注中找到了怀疑点。通过日夜多批次的连续验证,他和团队准确认定了这就是问题所在。扫除屏障,感觉头顶的乌云顿时散去。但他并未松懈,又马上与团队成员一起优化参数,确保了项目的连贯运转调试,顺利达产。“看到产线正常顺利运作起来,一切的劳累辛苦都值得了!”黄司平和他的团队发出喜悦的感慨。

黄司平坚信现场有答案,能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灵感
发明专利 硕果累累
工作至今,他撰写了多项发明专利,与团队共有11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授权,5项科技奖励。其中“镍盐废弃物资源化高值利用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汕头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一种电子级高纯二水氯化铜的制备方法”获得汕头市专利奖优秀奖,2019年专利“一种电子级高纯氧化铜的清洁生产工艺”获得第六届广东专利奖银奖。他突出的业绩、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在2014年度被公司评选为“光华之星”优秀员工,2019获得汕头市优秀异地务工人员荣誉、劳动模范荣誉。他是公司同事们的学习榜样。
获奖感言
获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既是对我的鼓舞,也是对我的鞭策。成绩是个过去式,生活是个进行时。我们应该学会把成绩跟取得成绩的经验分开。取得成绩的经验才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巨人肩膀。昨天,我努力了;明天,我将以更高标准继续努力!
正是有像黄司平这样的劳动者,怀有“耐心、专注、坚持”的理念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希望有更多的同事以他为榜样,敢于攻坚创新,坚守匠心,让光华科技一直保持创新技术的领先,在电子专用化学品领域独占鳌头,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推动我国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科技强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