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专题专访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 行业新闻

访中科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何鸣元先生:试剂发展 潜力无限

发布时间: 2012-09-16 14:31:39   试剂信息网




2012年9月中旬,第六届全国试剂与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云集了国内许多知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先生应邀参加大会并做主题报告。会前《化学试剂》编辑部记者采访了何鸣元先生。何鸣元先生现任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何先生在炼油化工催化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申请专利96项,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中国石化总公司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若干项。2000年被聘任为有关绿色化学课题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何先生一直大力提倡绿色化学的应用,为推进我国的绿色化学进程做了很多工作。

近年来,何鸣元先生多次参加有关化学试剂发展的研讨会,非常关心试剂行业的创新发展,本次采访就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参加本次采访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汤杰教授、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的李建华老师。


记者:化学试剂行业与很多行业都息息相关,作为化学试剂的使用者,请您从用户的角度谈一下对化学试剂的看法?

何院士:化学试剂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生产、科研还是检测,从我们进入实验室开始,就一定会接触试剂,所以试剂的品种和质量对从事研究的人来讲尤为重要。我是试剂的使用者,记得在60年代,试剂品类少,许多科研人员直接参与试剂制作,我本人在科研时,做烃类分离,由于市面上缺少合适的试剂,我就考虑自己合成,曾参考一些国外的文献,通过实验,不断摸索,合成出了熔点范围合适、在分离中有实际应用的极性固定液,解决了自己分析工作的要求。后来将此研究成果发表后,制作方法无偿提供给了试剂生产厂商将其形成产品供应市场,这也算是和试剂行业有过直接的接触吧。试剂对科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广义来说,化学试剂普遍应用于科研、生产中,它的品质和质量对用户至关重要,可以说化学试剂是科研的生命线。


记者:作为试剂用户,您在选购试剂时有何要求?您对国内试剂行业发展有何建议?

何院士:作为试剂使用者,考虑试剂的信誉和质量是第一位的,因为试剂的质量不同,致使科研的结果相差甚大。国内的试剂厂商很多,但发展参差不齐,选购时会更青睐有一定知名度的大企业产品。
国内试剂厂商应注重品牌信誉,其中质量控制是品牌信誉的重要方面,试剂公司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品牌,赢得客户的信任,这对于试剂的经营影响深远。国外的一些知名试剂厂商,不仅有很好的质量,而且也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这一点上,国内试剂厂商在发展中可以借鉴。

行业中应该有质量监控,或者是质量评比,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委托高校进行试剂质量评比,这对于提高试剂品牌的竞争力有很大作用。建议选一些试剂品牌进行质量评比、抽查和盲评,把好的试剂品牌和品种公布出来,这样的试剂质量有保证,会很快得到用户的认可,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企业在试剂质量上把关的积极性。

化学试剂除了在科研中的应用外,在其他相关行业也有广泛应用。试剂行业发展应该是具有潜力的,但是由于试剂行业是具有特殊性和一定深度的行业,其发展应是长期的、稳步上升的。

记者:大家都知道,产学研相结合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您认为试剂行业该如何更好地借助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来发展?对于试剂品种的发展该如何做?

何院士:试剂行业需要科研和创新来保证试剂的品牌质量以及新品种的不断涌现。新品种的研发,是科研生产的重要部分。首先试剂行业本身的科研技术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很重要,另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要加以利用。试剂企业还需多关注和参加行业的技术交流会,了解现有试剂的动态信息、学校的科研成果以及科研对试剂的要求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真正热爱试剂行业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试剂行业。试剂生产厂商要和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一定联系,针对需求,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或许可以增加一些新品种,使试剂得到真正的发展。

国内现有的试剂发展要和国家对科研的投入相匹配。对化学领域的发展,目前国家投入很大,增长很快,化学科技成就之一的科技论文产出,已在世界名列前茅,其研究过程需要试剂作为条件来支撑。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科研与仪器方面的投入,这也为试剂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要抓住机会,争取赶上科研的发展水平,使之协调发展。


记者:绿色化学是当前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从源头清除污染的一项措施,对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您对国内的绿色化学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国家绿色化学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您认为如何在试剂的生产和研发中实现绿色化学过程?

何院士:当初我们做绿色化学,主要是因为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转化,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它非常符合原子经济性。在试剂的生产过程中,也需要符合绿色化学,反应物最好选用无毒、无害的试剂,合成方法中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最后的产出也应该是绿色试剂,这才符合环境友好的要求。比如,室温离子液体具有性质稳定、不易挥发、溶解效果好等优点,成为公认的绿色试剂。它作为溶剂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离子液体是从试剂出发,现在已经做成工业生产了。绿色化学的方方面面都是和试剂息息相关的,对于试剂方面的开发生产都意义重大。

记者:您对学生如何要求?您对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建议?

何院士:创新是科研的核心,我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意识,对自己从事科研的研究方向和背景要非常清楚,了解现有文献的研究水平,知道自己从事课题的前沿领域是什么,自己该如何深入研究。除此之外,还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经常评估,定义。我认为研究方向不能太宽,找到一个认可的研究方向,找准自己的位置,最好能在自己的领域引领科研的方向,当然最好是开创一个新的科研领域。这种引领和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并不是仅仅一两篇文章就代表开创了方向,而是要形成一定的潮流,要能引领一些科研工作者去做。

在研究领域,出成果不容易,出人才更不容易!这句话我想是何先生心里最大的感慨也是深深的期盼,希望能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真的踏踏实实做下去,能让我国的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升,能有更多的人去引领一个领域前进。

采访完何院士,记者感慨颇深,科学家对试剂事业发展的期望和建议,将会给试剂工作者带来更大的激励和启迪。

何鸣元简介: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2000年10月始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催化化学、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在双金属催化剂、载持有机金属络合物、氧化物材料、固体超强酸、非晶态合金和分子筛材料等多种不同类型催化材料研究中作出了成绩。他开发了几个系列

具有优异性能的分子筛材料,并成功地应用在化学工业上,同时还发明了多种新的分子筛合成方法,许多产品已远销国外。

何鸣元院士主要致力于将科学认识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在炼油化工催化材料领域形成创新和发明。申请中国专利96项,已授权45项,其中部分获取国外专利。发明了一系列沸石合成与改性的新方法并开发出多种炼油催化剂,为解决我国重油裂化、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新标准汽油生产等技术难题作出了贡献。其中ZRP系列分子筛于1995年被国家科委评为我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曾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石化总公司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何鸣元院士还在化学界身兼数职,如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国际分子筛协会副主席,国际催化理事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化工学会、石油学会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