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北京奥运开幕式人工干预降雨使用非常有限化学试剂不影响空气质量


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王惠九日证实,当晚使用非常有限化学试剂,采取了人工控制天气手段,但对空气质量没有任何影响。
  九日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王惠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九日上午从中国气象部门获知,八日晚使用了非常有限的碘化银试剂影响当晚天气。
  她表示,当晚总共在一万平方公里面积上使用了十五公斤的碘化银,平均每一平方公里一克多,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应该说对空气质量没有任何影响。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表示,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对降雨进行人工操控非主要手段,但并不拒绝对任何问题的研究。
  他称,无论驱走云层,还是人工降雨等其他手段,均是北京研究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举办一届绿色的奥运。
  据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曾有云团向“鸟巢”移动,官方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采用人工干预天气的手段,两度成功化解了降雨可能。八日晚,河北省环绕北京的张家口、承德、保定等地均出现雷阵雨或阵雨天气。

    8日晚20时至24时,一条暴雨云带自西南向东北顽强地向北京城进发、向“鸟巢”进发,气象部门自8日下午16时到23时39分共在北京21个作业点持续发射1104枚火箭弹将其成功拦截在北京城外。

  气象专家表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成功实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也是奥运史上在开幕式阶段首次实现人工消雨。

2008年08月10日 07:19:54  来源:新京报

 

相关资料

碘化银
分子式: AgI
分子量: 234.77
结构式:

CAS: 7783-96-2

指标名 指标
外观 浅黄色固体
含量 99%
干燥失重 ≤0.5%

用途: 主要作为摄影中的显影剂和人工增雨中的催化剂.

 

大家知道,有雨必先有云,但是有云不一定有雨。自然界过冷云降雨(或雪)是由于云中除小水滴外,还有足够的冰晶——饱和水汽或过冷却水滴在冰核(不溶于水的尘粒)作用下凝华或冻结而形成的冰相胚胎。过冷云中水滴的水分子会不断蒸发并凝华到冰晶上,冰晶不断长大以致下落为雪,如果云下气温高于0 ℃,它们就会融化成雨。如果自然界这种云雾中缺少足够的冰晶,因云中水滴十分细小,能够长期稳定地在空气中悬浮而降不下来,于是就只有云而无雨。这时候如果向这种云雾中播洒碘化银粒子,则能产生很多冰晶,云中水滴上的水分经蒸发、凝华迅速转化到这些人工冰晶上,使冰晶很快长大产生降雪,如果地面气温较高,雪降落过程中边融化边碰撞合并为水滴,最终成为降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1 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因此,用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 除了人工降水(雨、雪)外,碘化银还可以用于人工消云雾、消闪电、削弱台风、抑制冰雹等

 

■人工增雨,不会影响健康

依据气候规律,气象部门会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用多种方式实施人工增雨。有人担心人工增雨对健康有害,其实,人工增雨对大气、水等环境因素是没有危害的。

人工增雨是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核心就是通过飞机、大炮、火箭等传输手段对局部大气云层施加催化作用,促使云中更多的水分变成雨滴降落下来。人们担心人工增雨对环境有污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催化物没有被云中水汽吸收会不会直接造成大气污染?二是催化物被吸收后,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会不会对水资源和地面造成污染?

据专家介绍,目前人工增雨作业中使用的催化剂通常有三类:第一类是可以吸附云中水分变成较大水滴的盐粒等吸湿剂;第二类是温度很低的干冰,其汽化时可使周围空气层冷却到零下40摄氏度左右,从而引起水汽的凝结;第三类催化剂是被称为“成核剂”的碘化银,它具有云中自然冰核的性质。

干冰就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