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三名科学家分享

 

 

三名科学家分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目前持有美国国籍。1971年在印度巴罗达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 1978年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获生物学研究生学位,1978年至1982年在耶鲁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1999年至今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


三名科学家分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施泰茨1940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1966年在哈鸫笱Щ穹肿由镅Ш蜕锘Р┦垦弧?967年至197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1970年至今为耶鲁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结晶学。


三名科学家分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962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64年在希伯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X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1970年她组建了以色列第一个蛋白晶体学实验室,目前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工作。约纳特曾因细菌抗药性方面的研究于2008年获欧莱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据新华社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三位科学家将平分诺贝尔化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获奖原因:

  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核糖体是生命细胞内的蛋白质生产者。三名获奖者在各自漫长旅途上寻获“金钥匙”,成功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的“最后一块碎片”。

  荣耀久违:

  第四位化学奖女得主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目前持美国国籍;施泰茨194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

  在约纳特之前,诺贝尔化学奖只有3名女性得奖人,而且从1964年英国女生物化学家多罗西·克劳富特·霍奇金获得该奖项之后,就再无女性上榜。

  人物特写

  拉马克里希南:造“尺子”的人

  据新华社电 拉马克里希南以一把“尺子”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三分之一奖金。

  评审委员会说,拉马克里希南所造“尺子”令核糖体研究得以精确测量一些数值,从而突破先前局限。发布会现场几名专家说,核糖体研究“相当复杂”。为获取先前难以获取的生物信息,3名获奖者皆巧妙设计了不少“把戏”,而拉马克里希南的“尺子”便是其中之一。

  得知自己获奖时,拉马克里希南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玩笑吧!”他随后告诉瑞典广播电台记者,自己还没来得及把这消息告诉妻子。

  施泰茨:解决“相位问题”

  据新华社电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4: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