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亚太区年会顺利召开

        2010年6月5日,第四十二个世界环境日之际,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亚太地区2010年会(SETAC AP 2010)在广州中国大酒店隆重开幕。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南先,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范蔚茗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中科院广州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郭俊,国际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学会本届主席Jane Staveley教授,上任主席Michael McLaughlin先生,国际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学会亚太分会主席陶澍院士等出席了今天的开幕式。赵南先在开幕式上致辞,欢迎出席会议的各国代表。开幕式由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曾永平博士主持。

  赵南先在大会致辞中指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生态完好的绿色地球留给后代,这是我们现代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各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也是面临各种环境问题较多的城市之一。广州市政府十分注重吸取国外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始终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对环境科学研究十分重视与支持,对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卓越贡献尤为珍重。”并表示将会十分关注会议将要取得的最新成果,会将代表们的真知灼见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参考。

  

开幕式现场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南先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范蔚茗局长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院士       2010 SETAC 主席Jane Staveley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永平博士

      此次会议主题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科学保证下的可持续发展。会议旨在为来自世界各地开展环境化学和环境毒理效应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就人类活动及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共享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有相当数量的会议报告或论文是我国科学家直接研究广东省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大会还就珠三角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会议主要专题包括:包括大气污染、生物有效性与生物可及性、新兴污染物、环境分析化学、环境归宿与过程、亚洲的电子垃圾问题、海洋与近海岸污染、吸附与解吸过程、水环境质量问题、水生与陆生毒理学、纳米材料的环境效应、人体暴露与风险评价、污染的治理修复、生物统计学、水产业大规模发展中的挑战、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生态系统的混合污染效应、美国、欧盟与中国的环境法规的异同点和环境质量基准等。

      本次大会为期四天,于6月7日结束。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有600多名,其中包括200多名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加拿大和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们。本届年会是继2006年国际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学会在北京举行之后第二次在中国召开,这表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水平日益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国际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学会英文名称The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简称SETAC),是创立于1979年的一个非盈利、国际性的专业学会。目前已发展为拥有近5000名会员的环境科学专业学术团体,会员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领域包括化学、毒理学、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3: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