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紫金矿业水污染事件:采选矿已停工

核心提示:目前,污染事件的后续影响仍在继续扩大。业内人士担心,由于受污河水顺汀江而下,死鱼事件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汀江生态所受影响不容乐观,这或许将成为紫金矿业的不可承受之重
    当汀江鱼群死亡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紫金矿业(5.72,-0.04,-0.69%)(601899.SH)却被卷入了深深的漩涡。
    7月12日,福建省环保厅正式通报了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水污染事件:2010年7月3日下午,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
    按照紫金矿业的说法,约有9100立方米含铜酸性污水进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水质受到一定污染。
    随着事件的逐步公开,紫金矿业的生产已然受到影响。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厂长助理张耀珉向本报记者表示,“工厂及相关上游采选矿已停止运作。”
    惊心三小时
    按照紫金矿业的说法,事故源自一个意外。
    “污水池防渗膜垫层被撕裂是一个非常意外的情况,之前并没有估计到。”张耀珉称,引发此次污染事件的污水池,每年冬季都会对干池进行检修,曾认为可能会点渗漏,但“后面的环节可以处理好”。
    这些天,张耀珉每天要工作16小时以上。他不仅见证了整个污染事件的发生,也参与了具体的处理工作。
    但据紫金矿业介绍,经省、市专家初步核查,由于前阶段持续强降雨,使污水池区域内地下水位迅速抬升,超过污水池底部标高,造成上下压力不平衡,形成剪切作用,导致污水池底垫多处开裂。
    汹涌的污水随后迅速流入6号井——这是一个收集井,周围污水和雨水会汇聚至此。工厂在6号井安装了自动抽水泵,当井里水位上升到一定水平,抽水泵自动开始抽水,把井里的水抽至专门的池子里。
    不过,此次流入的水量远远高于6号井抽水泵的抽水能力,这导致通往应急池的涵洞先被填满,污水最终从227地下排水排洪涵洞(以下称排洪涵洞)奔腾而出,直入汀江。
    7月3日15点50分,张耀珉接到同事报告——排洪涵洞有大量液体流出,初步判断为酸性含铜污水。“(我在)现场一看水质不对,马上就组织人员去封堵,同时向上报告。”张耀珉介绍说。不过,由于流量太大,工厂虽然组织了近两百号人,但无法有效封者污水入江,“当时只能用沙袋堵,放一个冲走一个”。
    随后,现场有抢险人员建议打穿另一污水涵洞来争取时间,但被现场最高指挥否决。
    事实上,工厂在污水排放设计上曾有过应急预案的考虑,即在6号井旁边建了一个应急池,并通过一个涵洞与其相连。
    不过,在去年的一次检查中,政府环保部门出于对偷排污水的担心,下令紫金矿业封死了应急池与6号井相连的涵洞。“对于打开这个涵洞的提议,现场最高指挥担心,这违反政府命令”。
    抢险现场最终决定从中打穿排洪涵洞,来缓解流量,从而实现对其的封堵。但要打穿涵洞必须用专业设备,抢险现场并没有具备这一条件,必须从别处运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所有的人都在焦急的等待着。直到一个多小时后,专业设备终于来了,通过把排洪涵洞从中打穿,从而把污水引流到污水池。至次日7点左右,污水外流终得到控制。次日14:30,污水渗漏事件得到控制。
    教训与遗憾
    虽是天公不作美,在污染事件中,紫金矿业污水处理系统和应对措施的缺陷却也显露无遗。
    “大意”是张耀珉总结的一条主要原因。“由于年年对污水池防渗膜垫底进行检查,(我们)因此放松了对防渗膜撕裂情况警惕。”
    另外,对暴雨关注不够也是原因之一。今年6月,张耀珉的同事注意到,2天内降雨量已经超过270毫米,而平时一个月也就250毫米左右。“这个情况虽然促成了兴建污水坝的决定,但我们没有采取其它的应对措施。而污水坝从设计到建造花费的时间太长,直到污染事件发生也没能发挥作用。”。
    污染事件发生后,张耀珉有两个遗憾:“如果设计的时候能让污水处理系统远离汀江水域,或许污染就不会这么大。”另外,如果当初能打开堵的涵洞,让污水进入应急池,那也许这次事故就只是“一个企业事故”。
    现在,紫金矿业也只能尽力想办法弥补。据本报了解,该公司正计划垫高污水池,减少甚至避免污水池防渗膜垫层被地下水影响的风险,不过,“现在主要按环保部门的要求做,毕竟这次也不是简单的企业问题”。
    污水渗漏事件得到控制,只是张耀珉高强度工作的开始。随后,张所在工厂逐步停止了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3: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