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老工业基地改造再迎春天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






  此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要实现城市综合功能的再造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这些曾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基础的老工业基地再迎政策春天。311日,针对未来10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行动纲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采访时,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对于未来10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颇多期待:“此次老工业基地改造转型,是让各地通过调整改造,进行城市功能再造,使老工业城市不仅是工业型城市,还能向旅游、文化、生态、休闲等角度发展。”他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很多老的工业企业多处城市中心地带,随着城市发展,城市整体布局受到了很大影响,且企业自身规模化发展也颇受制约。

  接下来的10年间,振兴老工业基地将由前期以东北地区为主向巩固深化东北、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变,而其重点也更多地落在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环节。

  《规划》涉及的95个地级老工业城市和25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市辖区尽管已经公布,但并不意味着《规划》中明确的投资、财政、融资、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很快会全面实施。采访中周建平透露,将选择在部分城市的城区、老工业区开展搬迁改造试点,同时研究将发展滞缓或主导产业衰退比较明显的老工业城市,将纳入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范围,而哪些城市将入选首批试点城市格外引人关注。

  目前,包括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投资公司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组织实施城区老工业区综合改造等措施已经列入实施环节。

  落子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中国投资》: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再出新政,您认为主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周建平:振兴战略实施10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其他地区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老工业基地内生增长动力和良性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体制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区域内部发展很不均衡。

  目前,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已进入统筹推进、分类指导、攻坚克难的新阶段。通过出台《规划》,明确今后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施以必要的政策措施,着力破解难题,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投资》:在您看来,此次《规划》中主要有哪些政策亮点?

  周建平:首先,《规划》明确了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入了统筹推进、攻坚克难的新阶段这一观点。其次,我们也首次以政府文件明确了老工业基地,老工业城市的概念,并界定出了地级以上老工业城市名单。

  第三点则是突出分类指导,针对3类不同发展状态的老工业基地,明确了各自的发展定位和政策取向,鼓励大胆探索,走各具特色的调整改造之路,特别是对发展滞缓或主导产业衰退比较明显的老工业城市,中央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四是提出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抓手,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这项工作也是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中央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近期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也于今年启动了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

  分类调整

  《中国投资》:目前《规划》涉及调整改造工作的老工业基地主要是在哪几个时期发展形成的?

  周建平: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是在“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等三个时期形成的。

  “一五”时期,我国以重工业为主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重点是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布局在18个省区的47个城市,其中东北地区布局了58个项目,分布在16个城市。156个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形成,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五”及3年调整时期,国家在19个省(区、市)的42个城市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包括电力、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及化工等领域,促进了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三线”建设时期,以战备为目的,在中西部地区13个省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工业、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三五”“四五”和“五五”3个五年计划,累计投资20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4: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