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涉及多个化工项目 “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炉.


一、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预期性)。

到203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农业面源污染得到遏制,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二、化工行业主要任务

(一)推动实施绿色化改造

鼓励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因地制宜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以及物料、污水管线架空建设和改造。聚焦重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涉重金属无机化工等重点行业,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因地制宜严格污染地块用地准入

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并确保建设用地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合理规划污染地块用途,从严管控农药、化工等行业中的重度污染地块规划用途,确需开发利用的,鼓励用于拓展生态空间。依法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或风险评估而未开展或尚未完成的地块,以及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地块,不得开工建设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鼓励设区的市因地制宜制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联动监管具体办法或措施,细化准入管理要求。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

(三)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

明确风险管控与修复重点。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污染地块为重点,依法开展风险管控与修复。以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遗留地块为重点,对暂不开发利用的,加强风险管控。以化工等行业企业为重点,鼓励采用原位风险管控或修复技术,探索在产企业边生产边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模式。鼓励绿色低碳修复。探索污染土壤“修复工厂”模式。

(四)加强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与修复

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开展“一企一库”“两场两区”(即化学品生产企业、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到 2023 年,完成一批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集聚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到 2025 年,完成一批其他污染源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

(五)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

针对存在地下水污染的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集聚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实施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阻止污染扩散,加强风险管控后期环境监管。试点开展废弃矿井地下水污染防治、原地浸矿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探索油气采出水回注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三、化工行业重大工程

(一)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工程 

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为重点,实施100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项目,开展在产企业防渗漏、流失、扬散,重金属减排等提标 改造和历史遗留废渣整治。开展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集聚区等地下水污染防渗改造。

(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 

选择100个土壤污染面积较大的县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示范。实施一批典型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工程。实施重点区域石化、化工、焦化等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工程,开展一批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中化学品研发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大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度,针对我国主要环境问题与化学品科技的需求,《化学试剂》期刊增设了“化学品与环境”栏目:主要报道与环境相关的化学品应用研究,包括空气、土壤、水、食品等方面的化学物质检测。征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内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3: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