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热点文章】光催化TiO2-NaOH预处理稻秆协同酶法制备葡萄糖研究

光催化TiO2-NaOH预处理稻秆协同酶法制备葡萄糖研究


引用本文:潘亮,毕艳红,迟永洲,等. 光催化TiO2-NaOH预处理稻秆协同酶法制备葡萄糖研究[J]. 化学试剂2023, 45(12): 77-83.

DOI:10.13822/j.cnki.hxsj.2023.0520



背景介绍


木质纤维素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三者之间通过共价键和氢键紧密结合。由于纤维素结构中分子间氢键以及疏水的顶部和底部表面使薄片之间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形成了紧密有序的纤维素链,导致纤维素在水和大多数溶剂中的溶解度极低。因此,寻找一种温和高效而又经济环保的预处理方法以解决木质纤维素的高效利用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文章亮点

1.构建了基于光催化-NaOH高效预处理稻秆体系,为木质纤维素的高效预处理提供了借鉴方法,对推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与其它传统的稻秆预处理方法相比,本方法操作过程相对简易、整体实验周期偏短且成本效益低,为可再生能源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图片

内容介绍

图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过程

1.2.1  稻秆的前处理

1.2.2  单因素实验设计

1.2.3  标准曲线的制定

925 mL的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4 mL(间隔为0.05 mL)质量浓度为1 mg/mL的葡萄糖标准液和0.10.5 mL(间隔为0.05 mL)的去离子水,振荡后加入0.5 mLDNS试剂于沸水中加热5 min,冷却后定容至5 mL混匀于526 nm下测定溶液吸光度,并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葡萄糖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4  稻秆葡萄糖质量浓度的测定

取光催化振荡反应48 h后的上清液于10000 r/min下离心10 min后稀释50倍。取0.4 mL稀释液、0.1 mL的去离子水和0.5 mLDNS试剂加入到比色管中,于沸水浴中加热5 min后立刻冷却,然后加入4 mL的去离子水,振荡均匀后于526 nm下测定吸光度值,计算其质量浓度。

1.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有实验进行3次重复,在经过上述实验后,选择料液比、TiO2质量浓度以及光催化时间3个因素,采用Design-Expert 8.0中的Box-Behnken实验模型来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对预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实验

本文采用不同粒径的锐钛矿型和P25TiO2对稻秆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P25TiO2显示出最佳的催化性能。


P25TiO2质量浓度为0.8 g/L时,葡萄糖质量浓度达到最大。

随着反应体系中料液比的增加,葡萄糖质量浓度随着料液比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大,考虑到增加料液比会增加后续催化时间与能耗,故选择料液比为140(g/mL)

紫外光光催化045 min,葡萄糖质量浓度上升迅速,在45 min时达到最大值;在4560 min范围内葡萄糖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而当处理时间从60 min逐渐增加至75 min时,葡萄糖质量浓度基本没有明显变化。

2.2  响应面优化实验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响应面试验。围绕A(料液比)、BTiO2质量浓度)和C(光催化时间)3个因素,以葡萄糖质量浓度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最佳预处理工艺参数。


2.4  响应面分析

由响应曲面图可知,TiO2质量浓度、光催化时间对酶解稻秆葡萄糖质量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表现为曲线较陡,而料液比则不明显,曲线较为平缓[24]

3  结论

本文以稻秆为原料,选取P25TiO2作为光催化剂,采用光催化耦合NaOH预处理法,探究预处理过程对稻秆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以纤维素酶酶解稻秆所得葡萄糖质量浓度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的光催化预处理最优条件:料液比为141 (g/mL)P25TiO2质量浓度为0.7 g/L,光催化时间为54 min。结果显示,酶解后,所得葡萄糖质量浓度最高为19.02 mg/mL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4: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