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访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刘清龙总经理:开启新征程 实现新跨越

2013年,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简称国药试剂)喜迎十周年华诞。十年来国药试剂锐意改革、创新进取,建立起了一个全国性的一体化的化学试剂流通网络。化学试剂是国药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特殊业态板块,国药试剂也成其为具有特殊性的企业。近日《化学试剂》期刊记者对国药试剂总经理刘清龙进行了专访,就公司的行业地位、品牌建设以及十年间的精彩瞬间及企业发展展望等做了采访。

记者:刘总,您好。请问您如何来评价国药试剂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刘总: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前身是1958 年成立的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曾用名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2003 年底公司改制成立,是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国有控股公司。公司经营产品线涵盖化学试剂、实验耗品、仪器设备等,主要终端客户8000余家。国药试剂目前在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领先的优势并不大,化学试剂这个行业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我们面对外部种种威胁和挑战,所以我们积极地努力地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我们不断在科研技术、产品控制、生产能力这方面增强实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近几年我们还获得好几个科研方面的创新项目,建立起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去年我们被评为上海市的创新型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我们还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以及推出了“一站式”服务理念。这些为促进科技与企业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使公司在未来发展上充满后劲。

国药试剂将加快业务板块的资源整合,对内整合全国的分销网络、市场营销、研发制造资源,对外通过新设或并购目标企业等方式,加速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实施统一品牌运作,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促进业务的加速发展;加快业务的经营模式转型,积极借鉴行业领先经验,利用电子商务与连锁门店,快速提升规模与影响力,树立品牌经营理念,加强研发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品牌产品的产销能力,不断拓展新的产品线与客户市场;加快探索与国际知名厂商合资合作途径,借力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者: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品牌的试剂产品是否有机会与国际著名品牌分庭抗礼?走强强联合或兼并的道路是否是化学试剂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总:过去我们主要经营、代理别人的商品。好的方面是我们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对品牌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从中也学到了一些。品牌意识得到公司全员的重视,在推动实施品牌战略,齐心协力,为此努力。如今,国药试剂公司旗下自主品牌包括“沪试”、“京试”、“ 沃凯”、“SCRC”、“申玻”等,其中“沪试”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和上海市著名商标;“沃凯”高品试剂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

没有哪个品牌能覆盖整个化学试剂应用领域。为此,我们自己生产,也通过OEM外包方式发展自主品牌。实践中我们看到确有机会与国际著名品牌同步推向市场,满足客户需求。

我们是国企,在政府的引导下正在走强强联合、计划并购等创新商业模式的发展之路。公司总体上可以协调发展,很快进步,在销售强项上继续领先于同行,今后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与国外大公司竞争。

记者:《化学试剂》杂志社连续几年进行了化学试剂的用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看,市场对国药试剂旗下的“沪试”、“京试”的品牌的综合评价的排名靠前,说明用户对其品牌有一定认知度。请您谈谈品牌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上的地位或者您对品牌是怎么看的?

刘总:品牌是一个非常有内涵的,能够表现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他代表着客户对你的认知,包括从技术、产品设计、价值观、到文化内涵,是有非常实质内容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沪试”是公司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我们从最初建立这个品牌便不断通过品质保障和服务,逐渐这一品牌就形成了一种在市场上被广泛认知的一种标记,一看到这个蓝瓶盖,就知道是“沪试”。而从“沪试”这个品牌客户又能预先判断这个试剂品质如何,价位如何,服务如何,这种长期的持续性的品牌建设和推进的结果。使得产品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使客户很快就能从一堆产品中认出我们的产品。我们做试剂门类的经营,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做到今天这么大的规模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力推动品牌的扩展,让更多的客户尝试品牌、认知品牌、信任品牌、依赖品牌,充分运用品牌成长期的市场扩大占有策略,大量覆盖区域市场。

记者: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试剂行业也蓬勃发展。中国化学试剂市场供需状况如何?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高纯试剂、生化试剂等产品是否存在供应缺口?

刘总:的确,我国当今经济、科技、社会需求在高速发展,作为科研、前沿技术创新发展必备条件的化学试剂始终有着旺盛的需求。从国家战略重点、重大专项立项实施,节能减排、民生安全到企业创新、转型以及教育、新兴产业等都离不开化学试剂。由于国内试剂企业尚不强大,大片市场让给了外资试剂公司。高纯试剂、生化试剂洋品牌占有绝大部分市场。国内能够生产这类产品好一点的企业,也让外国公司盯上或并购,如天地收购安徽宿龙的HPLC高纯溶剂、默克收购清大天一的细胞培养基等等,同时也反映出这类试剂的市场需求旺盛。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拓展试剂品种,还有特种试剂、IT行业试剂、环保试剂等。

近年来,我国试剂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试剂的品规和应用范围也在增加,有机合成试剂、无机高纯试剂、分析试剂、高纯溶剂、标准品、生化试剂仍是热点,还有特种试剂、IT行业试剂、环保试剂等。目前国产试剂的供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化学试剂行业的发展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

记者: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促进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请您展望一下化学试剂行业的前景。

刘总:随着科技的发展,试剂的概念扩展不单是化学品,还包括多孔介质、分离介质、液晶材料等应用材质或材料。试剂的应用延伸到民生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电子等更广泛的领域。我国试剂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落后于国内科学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急需通过国家政策引导,推进试剂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进程。

记者:请回顾一下国药试剂十年成长的过程中,值得纪念的重大历史时刻。

刘总:在这十年间有很多值得纪念的人和事,我觉得以下几个时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1) 2003 年12 月29 日国药试剂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改制成立为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企业。

(2)2006年中国试剂网参加了隶属于上海市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下的“资源条件保障系统”的上海试剂资源共享服务协作网的建设,成为上海市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加盟单位之一。

(3)国药试剂的“沪试”自主品牌被认定为上海是著名商标。“沪试”以完整的质量体系、成功的商业表现、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增长的市场规模,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4)2010 年8 月8 日,中国试剂网经过重新策划和整合改版,重新正式上线了。以网站平台为基点的电子商务网要关注非VIP 的需求满足及潜在客户的购物体验,注重客户的区域梯次消费和新生消费群的引入。

(5)2010年主导完成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上海化学试剂十二五规划”的编写。

(6)2011年作为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的承担牵头和理事长单位,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上海化学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7)2011 年12 月3 日,国药试剂生产基地——太仓公司产值首度超过亿元,创了历史新高。太仓生产基地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在完成试剂生产任务的同时,开发高附加值的催化剂产品及系列小商品,产值、利润双丰收,已进入国内试剂工业的前列。

(8)2012年12月28日,在上海沃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金山生产项目生产基地施工现场举行项目综合楼结构封顶仪式。该项目的建成将成为国药试剂“十二五”战略规划向贸工科转型的新里程碑。

(9)2013年10月31日,国药试剂金山产业基地举行试生产仪式,这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由过去的单一贸易型企业向贸工科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并且关键一步,也是国药试剂历史转型发展的新的篇章。

国药试剂人将以斗志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再接再厉、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战略目标,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化学试剂》期刊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中,您作为期刊编委会副主任,请谈一下对期刊在传媒和行业交流中的期望和建议。

刘总:我十分高兴的看到《化学试剂》期刊在行业评比中屡次获奖,并得到业内专家、学者和读者的关爱以及高度的评价和认可,这都是期刊编委会、编辑部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我也十分荣幸被推选为《化学试剂》期刊编委会的一员,我们期望《化学试剂》期刊通过创新手段、创新服务,提升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的能力,为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和科技的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化学试剂编辑部 苑晓蒙)

刘清龙简介:药学专业。工商管理MBA硕士。1987年参加工作在天津医药站、中国医药集团天津公司、国药控股天津有限公司、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经理、总监和投资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等职。2012年任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年12月就任《化学试剂》编委会副主任。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4: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