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顾宏伟:在纳米材料合成中探索神奇





  


  他首次提出“纳米药物”的概念,用于细菌的检测、蛋白质的分离及肿瘤治疗;他首次报道了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同时含有磁性和荧光发色性的Janus结构的纳米材料,为纳米材料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他还发现了一种高活性的新型纳米催化剂,用于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合成……


  他就是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特聘教授顾宏伟:一位在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中探索神奇知识的科研勇士。


  顾宏伟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后在化学化工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2004年被授予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徐兵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有机、高分子及纳米材料化学的交叉领域,主要工作集中在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上的应用等方面,2004年、2005年两次获得香港年轻科学家奖,博士论文曾获2004年度香港科技大学最佳博士论文。2004年底加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Timothy M. Swager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以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2006年底加入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学者、项目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新型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绿色化学领域的应用。2008年8月被聘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同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任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应用化学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创办苏州创科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围绕纳米材料的应用开展产业化尝试,同年被授予“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称号。


  顾宏伟教授的研究领域集中在新型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纳米生物材料及纳米催化应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纳米材料、有机化学、环境监测及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有效地结合,在纳米材料表面功能化药物分子构建“纳米药物”,将药物分子负载在纳米微晶表面,首次利用生物功能化的纳米磁性微粒在超低浓度下分离细菌。该药物增强了药物分子与细菌、蛋白质等生物单元的结合能力以提高药物活性,用于细菌的检测、蛋白质的分离及肿瘤治疗。该策略不仅可以为合成新型的环保吸附材料,以解决水源地菌种的监测和控制提供依据,也为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结果发表在Nanoletters、J. Am. Chem. Soc.上,文章他引超过300多次,并被英国皇家化学会邀请在化学通讯上发表综述。2004年,他首次报道了磁性纳米材料与半导体量子点组成的新型Janus结构的合成方法。这类材料的合成,对于理解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其功能化应用提供了一种策略。文章他引次数超过350次。


  除此之外,顾宏伟教授首次报道了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同时含有磁性和荧光发色性的异质双微球结构,这为纳米材料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尤其是在纳米生物工程方面。这种新型的结构立刻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文章他引用次数超过350次。此外,他首次在纳米异质双微球结构表面实现可控的功能化,这样的结构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平台用在生物标记、生物显影和研究生物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方面,该方面2005年至今文章的引用次数超过200次。


  近几年,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催化领域的进展,加快了催化过程的改造步伐,提高原子经济性,正逐步实现催化体系的高活性、高稳定性的绿色化过程。纳米催化体系的发展,符合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这两个威胁的重要手段,该方向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顾宏伟教授自加入苏州大学以来,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研究的重点为“多元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应用”。不仅局限于此,他的研究还涵盖综合纳米材料化学、绿色合成化学,电化学及量子化学等学科方向,包括探索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的方法、开发新型纳米催化体系、揭示纳米催化的微结构本质等众多关键问题。经过多年研究,顾宏伟教授为发展基于纳米催化的高效、绿色、低能耗的非均相催化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的前期工作是,对纳米催化新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研究,取到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新型纳米催化剂。由于活性高,避免了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装置简单,在“绿色”条件下实现分子官能团的可控转化,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比现有相关技术对环境更加友好,部分解决了化学品生产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顾宏伟教授以通讯作者在《化学通讯》、《欧洲化学》、《有机快报》等一流化学期刊发表了近20篇研究论文,对纳米催化新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科研成果上,顾宏伟教授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化学期刊如J. Am.Chem.Soc.,Acc.Chem.Res., Adv.Mater., Chem.Commun.,Chem.Eur.J.等发表正式论文60多篇,其中SCI检索论文引用次数超过4000次,其中他引超过3500次,H因子24。2006年及2009年应英国皇家化学会和美国化学会的邀请,分别撰写综述,发表于Chem. Commun.和Acc. Chem. Res.。入驻苏州大学以来,顾宏伟教授已完成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作为药物载体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


  “以自身的能力,为纳米材料的应用出一份力”,是顾宏伟教授一直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动力,也是创办苏州创科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宗旨。通过构建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桥梁,纳米导电浆料、纳米催化材料、基于纳米催化的高效氧气发生器等多项研究成果通过公司平台,已成功地进行产业化生产。相信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通过理论研究与产业化的紧密结合,更能全面地服务于大众,将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大的动力。yjq2013-06-26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4: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