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默克在中国的故事 资料来源:默克历史博物馆/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图片摄影:默克摄影俱乐部 文字编辑:默克中国传播部 今年是默克成立的三百五十周年,从一家药房到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引领我们持续发展的,不仅仅是产品、不仅仅是创新,还有我们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质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一代代默克人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
默克和中国的往来,开始于百余年前。今天的我们,不妨通过翻翻过去的文献和记录,一起来找寻下:
| 左到右《同济医学月刊》、《德国对于世界病苦人群之功绩》、《成药汇刊》、《默克编年史》及《怡默克成药价目表》(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

也许从左向右繁体竖写书本上的字字句句,能帮助我们一窥当年的默克是如何在中国逐渐起步并发展壮大的。
通过这些点点滴滴,也许我们可以感悟什么是默克的经营之道,而默克又为何能够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默克是个家族企业,当时的化学家以及后来的工厂运营主威利·默克(Willy Merck),在 1888 年一次环球旅行中最先来到了中国。
作为第一个来访中国的默克家族成员,他富有远见,在一封信中,他写道:“ 将来会有这样一个时刻,即使我们在欧洲也得十分关注中国…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坚信中国只要愿意就可以变得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强大。”(来源:Willy Merck《环游世界回忆录》,由 Mathilde Merck 搜集出版,达姆斯塔特,1934 年)

| 图片:Willy Merck (来源:默克历史博物馆)
1897 至 1898 年,默克第一次记载了在中国的业务,“ 上个季报中提到的特价商品及市场报告里,从 4 月中开始,以每批 1000 单位每 14 天定期运往下列地区: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印度、中国、日本、新西兰…”。
从 1900 年开始,默克通过上海、广州和天津等港口城市向中国供应化学试剂。也就是说,我们最早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是化学试剂——现属于默克生命科学业务的一部分。
| 
图片:默克中国代理商在检查货品,摄于1930年前后(来源:默克历史博物馆)
默克当时的大部分国际业务都是在伦敦或汉堡进行的,伦敦和汉堡的办事处把报价的复印件发放给全球的客户。开始的时候,默克在中国还没有独立的分支,主要通过上海的老德记药房(J.Llewellyn & Co.)等代理销售。
在三十年代,当时默克最大的代理之一是 Schmidt 公司。Schmidt 公司的总部在上海,在北京、广州和香港设有分支机构。
| 
图中的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现在上海中山东路外滩的和平饭店,就是默克的代理公司Schmidt的地址(玻璃窗上可见公司名)(来源:默克历史博物馆)
今天默克丰富多彩的品牌全世界独一无二,早年的默克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品牌,当时注册商标就是辨识默克的主要标记。

| 默克三十年代的商标 (来源:默克历史博物馆)
默克的商标经过了注册,在印刷出版的《怡默克成药价目表》或者《成药汇刊》上,或者产品包装上都有默克注册商标,并且标明了“ 认明商标,庶不致误 ”。
为了说明公司的规模,在《成药汇刊》上,默克还特别附上了在总部达姆斯塔特的照片。
|
《成药汇刊》(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默克在华的第一家公司
据默克的历史资料记载,1933 年,怡默克化工有限公司( E. Merck Chemical Co. Ltd. )在上海成立,这是默克在中国的第一家分公司,销售化工产品、试剂、实验室化学品和医药产品。“怡”即为音译的“ E ”。
从今天能找到的文献,比如民国二十三年夏天(1934年)出版的《成药汇刊》来看,怡默克药房地址在上海四川路六六八号,位于当时的英租界中心区域。如今,彼时的四川路已变成四川中路,现在的六六八号是一座不起眼的商务楼,此楼不是历史保护建筑,应该是在旧址上重建的。

| 当时默克办公室的橱窗上可见 E. MerckChemicals 即怡默克化工(来源:默克历史博物馆)
今天的默克,全球有超过五万名员工。仅在中国,员工就已经超过了三千人。而三十年代的默克,总部仅有四千多员工。但是跟今天一样,当时的员工也是分工明确,戮力同心,奠定了默克的科学基础。

| 来源:默克历史博物馆
文言本无标点符号,为读者阅读方便, 标点符号为编者所加。
《成药汇刊》记录道:
“怡默克大药厂者乃德国最大药厂之--亦即世界最著名药厂之--也,厂在德国达尔姆城之北郊,凡乘火车由北或东或西而赴该城者于城一公里之遥望见其比屋鳞次烟突森列者即知其为规模宏大之怡默克大药厂也……营业部之网举目张,与学术部之提凡挈要,语其设备则化学研究院也、生理试验教室也、药物化验室也、动物试验场也、细菌研究所也、杂志图书馆也。
自筑自来水厂电气工厂也、救火会也、病院救急所也、俨然一独立之小城市。而工作于其中之专门人才及职工约四千余员,有化学专家焉、有临床医家焉、有细菌学家、生理学家、图书学家以及具有特才之管理及营业专家焉,又俨若组织此小城市之细胞夫。
集此四千余人员之脑力、心力、腕力,崇年累月负其使命作科学进步之先导,人类生命之救星。宜乎怡默克药厂之权威不独执牛耳于二十世纪,抑且破世界历史创造医药之记录谓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谁曰不宜。”
除了默克自己的专业员工,默克还和很多大学有合作。“考德国化学工业之所以甲冠全世界者实以最高学府—大学—舆工厂合作之结果耳。而怡默克药厂即利用此合作精神举凡德之名流胥以研究所得之理论乐为供给怡默克厂,而怡默克厂得名人之援助使理论凭诸经验以播之事实辅车相依。因增极致试验,数怡默克厂内之化学家药物家细菌学家莫不为现代名宿即各大学之专门教授。关于学术方面亦多为怡默克厂之顾问使已发明之药品益跻于精”。(《成药汇刊》第三页、第九页。)
今天的默克产品横跨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多个领域。早年默克主要销售的产品是试剂和药品(那个时候液晶已经被发现,只不过还没有如今种类繁多的电子产品,也没有乔布斯的苹果,所以用途有限)。
谈到默克医药的产品,今天的很多医师是从默克的甲状腺领域产品开始了解默克的。在当年,默克就有了甲状腺产品。
在民国二十八年出版的《怡默克成药价目表》和二十三年印刷的《德国肠城怡默克厂成药汇刊》都记录了默克的抗甲状腺素产品——抗甲状腺素,详细介绍了产品性质及功用、主治、用法及剂量。抗甲状腺素在默克刊例所有产品序列中位列第二位(第三页),可见此产品对于默克以及在市场地位之重要。

| 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 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 默克早年在中国销售的药品(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学术推广,这个概念并非今天独有。在三十年代,海德堡(Akademisches Krankenhaus Heidelberg)的药剂师 Dorner 就被默克聘用,负责在中国搜集市场的相关信息并就如何在中国进行营销提出建议。
负责这些工作的部门叫科学部(编者觉得跟今天医药公司的医学部类似),1931 年,Lee 医生和 Ludwig 是默克上海的科学部对外联络官(如今的医药公司也有类似职称 Medical Science Liaison)。
除了雇佣专业的人员,默克也做了很多广告,主要是在医学相关刊物上比如TUNG-CHI MEDIZINISCHE MONATSSCHRIFT《同济医学月刊》上,宣传自己的药品。

| 默克当时带有产品宣传的日历(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为了保证默克医药产品是通过合规的渠道销售,1939 年出版的《怡默克成药价目表》序言还写到:“本价目表刊印之主要目的,在求医师诸君向药房选购怡默克成药时俾得每种药品价格之大略…”,这说明这本小册子的阅读对象,即专业医生,而不是普通民众。

| 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关于制药的谨慎,《成药汇刊》第十页如此描述:
本文中的文言本无标点符号, 为读者阅读方便, 标点符号为编者所加。
| 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 原夫怡默克厂新药之产生也孕育于最新样式之化学实验所。所内化学专家用其最新最精之药品器械考察某项理论是否能现诸事实,不知经若干时间之化验幸而得一结果矣。
然事实上是否与假想者一符契,故必更经过生理药物细菌等教室内之复验,及以动物实验之方式而后承认其确效焉。其供实验之动物小者若白鼠、若天竺鼠、若兔、若猫、若狗,大者如羊、如马、如牛等。
举凡药物教室、生理教室及细菌教室之设置无不精密,例如新发明之化学结合体对于筋肉及神经之作用如何、对于胃肠之作用、对于呼吸、于循环、于子宫、于其他脏腑之作用各如何,均须精确实验。且对于内分泌器官之实验器械尤为新式详尽。如药质上功效之缓急,杀菌力之强弱,呼吸之快慢,毒性及其他流弊之有无等更必精细考测之。苟幸而证明新结合体有效而无弊矣。
惟对于某一脏器是否尚有某种之不适宜,则必多方化验以期达到改良目的。而化验经过中间,有时新结合体之效力难速,乃以毒力亦强不合治疗之用矣。有时化学上思想未符于事实,而搁掷数月或数年之时间者亦恒有之矣。即幸而成立一新结合体而并对动物实验之结果差告满足矣。然新结合体往往对于动物虽获相当之效果,而试之于人则不相适,或于人体尚有其他副作用故不能不将此种结合体经著名医师长时间细密之实验。
要其实地临床家决定功效之准确而毫无毒害方可付之工厂之化学技师作大规模之制造。然有时实验室内之结果不合于大规模之制造者,由此观之科学新药之发明如此其审且慎也 ”。
从这段描述,可看出默克在制作新药时的流程,基本跟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制药流程类似。都经过了化合物研究、动物临床、医学临床以及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这些程序。

| 默克早年在中国销售的药品(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文中还写道:“ 吾人但见发明之新药列于市场矣,不知此药在工厂之研究院化验室者已数年或十数年,且有因实验结果不合实用,付之徒劳而自行淘汰者,益非局外人所及知矣。” 作者所叹制药研发难度,今天有增无减,虽然信息传播更便捷,但现在仍有很多人不了解制药的流程,或者研发的重要性。
在当时默克销售的药品中,凡是涉及处方药的,默克都建议联系医生或者药房。而且在默克的药品说明中,都强调默克产品经过多次试验。

| 药物学研究院(来源:民国医药博物馆)
《德国肠城怡默克厂成药汇刊》的第三页关于甲亢药物印有:“ E.Verde 氏以多量之甲状腺喂健康之动物该动物不久即现中毒症状后,氏用马皮由斯氏抗甲状腺素治疗之,各种症状即获痊愈。又據 J.T. Titow 氏之动物试验,谓注射多量之抗甲状腺素于健康之狗,即见其甲状腺之分泌旺盛云云。Gessner 氏以甲状腺素喂养两栖类之幼虫蝌蚪,发现其变形较为迅速。如改用抗甲状腺素,则幼虫之发育即迟缓或抑制。又健康之两栖类幼虫初即喂以抗甲状腺素,其变形亦即被抑制。由此观之马皮由斯氏抗甲状腺素对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症有特殊之功效也明矣。”
这些默克记载的关于甲抗药物的试验记录,虽然以今天的临床试验或者药品说明书标准来看仍不够详尽,但在 1934 年,医学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默克已经以严谨态度治学制药。

| 来源:民国医药文献博物馆
《成药汇刊》第十六页的注释部分还印有“ 普通药物名称及化学名称采自前卫生部编印之中华药典、教育部公布之药学名词及化学命名原则等书,而遇化学名词之较复杂者或用原名附注于译名之下以便对照 ”。这些均可看出默克的严谨、细致、周到,严格遵循当时的当地标准。
今天的默克的价值观被总结成六个词,责任、尊重、诚信、透明、勇气和成就。但早在 1934 年当时出版的《德国肠城怡默克厂成药汇刊》上序言结尾部分就印有默克当时的成功总结,简化成三个字就是“ 精、勤、爱 ”。
“ 怡默克厂自创设以至流布于世界所得之结论有三:曰精曰勤曰爱是也。精为出发点爱为归宿点,勤则界于精于爱之中以广大科学实验之力量而济夫爱之穷者也。
何以见其然也?病为人生所不可避免之事实,病之需要乎药而必求具有对症之药,此夫人之情也。然药之陈列于市场者,不必皆能对症。对症实容有其他副作用,或利于此而弊于彼,或入于某脏而伤于其他之脏器。此无他科学之研求未精化验之方法未备,仍不得谓之安全而特效也。而怡默克厂之制品则纯以科学为标准审慎周详,人但惊其得效之神速,而不知其优异之点在别无影响于病者其他躯体之一部要,皆制药时一念精勤之所弥伦而已。
盖怡默克以传博爱之旨,贯彻服务于人道之初衷,初非徒为扩张营业计也。东方哲学之圣者有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敢为怡默克厂全体职工诵之用副人群之望并自勉焉。”
虽然此文说默克产品副作用小有夸大其词之嫌,但说默克之所以闻名于世界,原因出于精、勤、爱,这无疑与默克今天价值观高度契合。
今天的默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与化工公司,有所变有所不变,成就了默克之道,默克的三百五十年。变的是默克方式、方法、突破的产品和创新的应用,不变的,是默克的信条—默克之精、勤、爱。

| 怡默克药厂中一仓库之内景(来源:民国医药博物馆)
默克当年在中国的往事,今天讲到这里。这看似一段传奇,却不是一段传奇,因为这就是历史,是我们自己的故事!历经数代,我们的业务在中国蓬勃发展,商标变了,产品更新了,但是那“ 精、勤、爱 ”的精髓,却仍然在延续。今天,继续书写默克在中国历史的,正是我们!

默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专注于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及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全球约有5万名员工服务于默克,他们致力于推动技术进步,改善人们的生活,从应对癌症和多发性硬化症的生物疗法、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尖端系统,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视的液晶材料。2017年,默克在66个国家的总销售额达153亿欧元。 默克创建于1668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医药化工企业。默克家族作为公司的创始者至今仍持有默克大部分的股份。位于达姆施塔特的默克在全球拥有“默克”这一名称和品牌的所有权。仅有的例外是在加拿大和美国,默克在这两个国家使用的名称是EMD Serono,MilliporeSigma和EMD Performance Materials。默克在中国已经有85年发展历史,目前有3200名员工,在北京、上海、香港、无锡、苏州和南通有20个注册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