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热点文章推荐】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半夏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半夏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

乔新荣蔡静陈琼*

(信阳农林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半夏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预测和分析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首先使用TCMSP数据库筛选半夏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用Uniprot数据库将作用于人源靶点转成相应的基因名,而后运用STRING平台结合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再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构建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可视化网络图。结果表明,半夏有12种主要有效成分作用于169个人源靶点,其中半夏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芩素、β-谷甾醇、豆甾醇、松柏苷等。他们主要通过调控核心基因AKT1、FOS、JUN、TP53、VEGFA、MMP9、ESR1、CASP3、HSP90AA1、AR、PTGS2、RELA、PPARG、CYCS 和PGR及关键基因PIK3CG、PRKACA、BCL2、ADRA1A,ADRA1B和ADRB2等靶点,经钙信号、激酶信号等途径,在治疗癌症、神经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发挥较强的作用。研究揭示了中药半夏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特点,将为进一步对其药理药效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引言

半夏属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入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肿作用[1]。半夏中含有生物碱、甾醇、多糖、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等多种成分[2,3],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镇静催眠、调节免疫等广泛的药理作用[2-4]。半夏是常用的中药复方成分之一。历代医学书籍记载了多种半夏复方,如《伤寒论》记载有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症;《金匮要略》中的半夏厚朴汤主治梅核气,还有射干麻黄汤具有温肺化饮,下气祛痰之功效。《医学心悟》中记载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风痰上扰症。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半夏炮制降低其毒性以及药理活性方面,但半夏药效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

近年来,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基于药物-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的网络分析方法,已成为挖掘潜在的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5],同时该方法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导思路。本研究预测、分析中药半夏的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所参与的信号通路,构建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的可视化网络,为半夏广泛药理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正文部分

1  实验部分

1.1  半夏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的获得

 TCMSP数据库(https://tcmspw.com/tcmsp.php)中,输入关键词半夏,利用评价中药药物临床应用的两个重要指标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6]和类药性(DL0.18[7]作为筛选条件,获取半夏潜在的生物活性成分。

1.2  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和hub基因的鉴定

将收集的潜在靶点基因导入STRING[8]平台(https://string-db.org/),物种选择人,设置蛋白相互关系的评价指标为中等可信度0.4,删除游离蛋白,构建蛋白互作网络。

1.3  GO KEGG富集分析

利用DAVID平台https://david.ncifcrf.gov/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 BP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1.4  成分-靶标-通路网络构建

在通路富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重要信号通路及其相应靶点和半夏主要活性成分,构建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关系图。使用Cytoscape 软件对网络进行可视化。 

2  结果与讨论

2.1  半夏主要活性化合物及潜在作用靶点

 TCMSP 数据库中共检索到半夏化学成分116 种,使用OB30% DL0.18条件获得13种活性化合物(见表1)。


2.2蛋白互作网络

通过STRING平台预测分析,蛋白互作网络中有92个节点和668条边。如图 1所示,互作网络中,度值(Degree)排在前15hub基因分别为AKT1FOSJUNTP53VEGFAMMP9ESR1CASP3HSP90AA1ARPTGS2RELAPPARGCYCS PGR


2.3  GOBPKEGG分析

GO功能分析是从系统的角度反映半夏活性成分的多重药效作用机制。对半夏主要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基因进行了BP富集,共获得95条信息,其中P<0.01,且Count≥5的有9条(见图2),包括腺苷酸环化酶抑制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突触传导、正调控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丝氨酸残基磷酸化、正调控RNA聚合酶II启动子的转录等生物学过程。


2.4  成分-靶标-通路网络

将半夏12种主要化学成分、筛选的显著性 P<0.01,且Count≥1020条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的靶点基因构建网络。如图4所示,绿色菱形表示重要的通路,蓝色菱形表示潜在靶点基因,浅绿圆形表示化合物。


2.5  讨论

作为中国传统的中药材,半夏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是许多中药复方的成分之一,在治疗癌症,祛痰镇咳等方面广泛使用。

3  结论


结论

本文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中药半夏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关系网络,预测和分析了半夏12种活性成分中黄芩素、β-谷甾醇、豆甾醇、松柏苷治疗疾病的主要分子作用机制。预测的蛋白互作网络的15hub基因中,黄芩素含有11个,分别为AKT1FOSTP53VEGFAMMP9CASP3HSP90AA1ARPTGS2RELACYCS,表明黄芩素在治疗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次β-谷甾醇包括的hub基因有JUNCASP3PTGS2HSP90AA1PGR;松柏苷有hub基因ESR1ARPTGS2PPARG;豆甾醇有PTGS2PGR。本研究也表明,除通过作用于相关hub基因外,β-谷甾醇也可能通过BCL2CASP9PIK3CG关键靶点,依赖调节细胞周期的PI3K-AKT信号路径,在治疗直肠癌、小细胞肺癌等肿瘤中发挥作用;黄芩素可能通过PIK3CGBCL2AKT1TP53关键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β-谷甾醇和豆甾醇可能通过ADRA1AADRA1BADRB2关键靶点在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信号转导和钙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

引用本文乔新荣蔡静,陈琼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半夏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J].化学试剂, 2021, 43(6):783-78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4: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