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45周年专辑Ⅰ】天津理工大学苗欣宇等:纳米材料在治理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与展望

纳米材料在治理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与展望


引用本文:刘煜莹,魏晓贺,何建荣,等.纳米材料在治理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与展望[J]. 化学试剂,202446750-58 .

DOI:10.13822/j.cnki.hxsj.2023.0776


2023.0776纳米材料在治理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与展望.pdf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壤复合污染问题不断恶化,国内外学者们也对其如何治理进行了研究。目前针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主要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方法,但大多数治理方法都有成本高、耗时长、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而纳米材料拥有高表面活性、大比表面积以及极小粒径尺寸等优点,应用纳米技术治理污染土壤,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以及良好的修复效果,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且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



文章亮点

1. 总结了纳米材料在复合污染(包括重金属复合污染、有机物复合污染还有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2.探讨了纳米材料在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修复机理以及影响因素

3. 为今后纳米材料在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原位修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了土壤修复技术体系。


内容介绍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纳米粒子为尺寸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而在三维空间内至少有一维尺寸在1~100 nm之间或者以纳米粒子为基本单位组成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5]。纳米材料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效应显著,对污染物有明显的吸附效果,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而纳米技术指的是在纳米尺度上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进行研究的技术,通过对纳米材料的制备、复合、加工、组装、测试以及表征,以实现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可控地制备纳米材料。当前,纳米技术的发展较为快速,可以应用于土壤修复、催化反应、水净化、空气质量控制、高级氧化技术以及污水处理等各方面,较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图1)。

2  纳米材料在治理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2.1  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随着广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的重金属离子随着电镀、采矿、化学制造以及农药和化肥的应用等被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13, 14]。重金属进入土壤后严重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抑制了作物生长,造成农产品的产量下降,所以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就变得十分必要。

2.2  纳米材料在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中,主要来源于人为排放。氯代烃、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酚类及其衍生物、多氯联苯是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26]。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大部分水溶性很差、难以降解且毒性强,甚至可以改变土壤的正常结构以及功能,使土壤生产能力降低;同时可以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和食物链传递,从而对人类造成危害,因此对有机物污染土壤的治理刻不容缓[27]。但相比传统的效率比较低下、成本较高且容易二次污染的修复方式,纳米粒子具备相当好的吸附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28],因此纳米技术的开发以及应用在未来或将解决土壤有机污染问题。

纳米材料应用于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纳米材料应用于修复各种复合污染土壤中,有关于纳米材料修复被污染土壤时的作用机理的研究也在增多。无机污染物如重金属和类金属通常通过纳米颗粒吸附去除,而有机污染物则通过催化剂的还原反应和降解去除。应用纳米材料来对被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时其中的作用机理分别是吸附作用、氧化还原以及催化降解等,如图2所示。


3.1  吸附作用

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性,其具有吸附和固定污染物的作用,这是利用纳米材料修复污染土壤的主要机制[43]。吸附过程主要包括范德华力、化学吸附和静电吸引等[44, 45]。在土壤修复时所选择的纳米添加剂包括碳纳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于碳纳米材料,污染物通过范德华力和π-π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被吸收(图3)。

3.2  氧化还原

应用nZVI氧化还原反应去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潜力,因此nZVI在大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nZVI一般通过吸附、还原等作用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由于nZVI的纳米颗粒小和大的表面积,nZVI颗粒有能力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来提高修复效率。在降解初期,nZVI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带来的较强的吸附性能,在整个反应系统中产生电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以及氢气。在降解污染物过程中,nZVI、亚铁离子以及氢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作为还原剂,通过和周围的有机污染物发生作用,从而把它们转变成相对于环境来说无害的小分子(图4[54]

3.3  催化降解

在紫外线照射或阳光照射下使用纳米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56]。目前,n-TiO2是修复污染土壤的优良光催化剂之一。n-TiO2修复有机物污染的机理主要在于它可以吸收波长在387 nm以下的紫外线的能量,同时产生活性高的电子以及电子-空穴[57]

3.4  纳米材料与其他技术联合修复机理

首先,纳米材料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生物修复土壤提供有利条件。例如,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和富勒烯纳米颗粒改善了污染物在饱和土壤中的运输,这样可能会提升植物和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效果[60,61]。此外,纳米材料的独特特性使它们能够与生物系统进行积极的相互作用。例如Ditta[62]研究发现,纳米材料不仅可以用作微观和宏观营养素的来源,还可以用作营养物质的载体,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并提高作物生产力,进而提高植物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纳米材料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

纳米材料在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很多,土壤pH、污染物种类、纳米材料的种类、用量及施加时间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图7)。此外,纳米材料自身的特性也会影响土壤修复效果。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土壤之后,不但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还会使纳米材料在土壤中固化,影响清除污染物[63]


总结与展望

许多研究以及实践证明,纳米材料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以及经济性和高修复效率,在土壤污染修复的应用中得到了良好的修复效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纳米修复技术用于修复污染土壤有显著优势,但应用纳米材料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方法和经验案例还存在不足,因此对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5.1 进一步加强对纳米材料以及技术的研究,加大对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力度。

5.2 纳米材料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远少于在水体中的应用,因此应加强关于纳米材料应用于土壤污染修复中的研究,特别是对复合污染修复中纳米材料应用的研究。

5.3 评估纳米材料的环境风险,了解纳米粒子在土壤、水和沉积物中的迁移行为以及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作者介绍

苗欣宇

天津理工大学

博士/讲师

个人简介

苗欣宇,理学博士,河北沧州人,毕业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现任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生态学及环境分析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水体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测定。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Langmuir等知名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并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国家863项目1项。荣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三层次。

主要研究方向

污染生态修复。

近五年代表作

[1]Pang ZY , Ma Y, Zhou Y, Miao XY*, et al. Tailoring 3D carbon foam using CNTs and MnO2 to fabricate stable lithium/dissolved lithium polysulfide batteries[J]. Langmiur, 2021, 37(13):4016-4024.

[2]Miao XY, Kumar RR, Shen QQ,et al. Phytoremediation for Co-contaminated soils of cadmium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using the ornamental plant tagetes patula L.[J]. B. Environ. Contam. Tox., 2022.

[3]Tao Han,Baoshi Wang,Zhineng Wu,Chunying Dai, Jinjin Zhao, Zhaorong Mi,Yang Lv, Chan Zhang*, Xinyu Miao*, et al. Providing a view for toxicity mechanism of tetracycline by analysis of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metabolites and biologic endpoints of wheat[J]. Ecotox. Environ. Safe., 2021.

[4]Zongkai Yue, Qirang Shi, Jia Ai, Xinyu Miao*, Zhiyong Wang*. A review on analytical method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water and sediment of aquatic system[C]. Earth and Envionmental Science, 2020.

[5]刘煜莹,魏晓贺,何建荣,等.纳米材料在治理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应用与展望[J].化学试剂2024,46(7).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4: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