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45周年专辑Ⅰ】上海交通大学金慧子等:簕欓花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簕欓花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区楚茵王丽娜张笑簕欓花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化学试剂,202446759 -65 .

DOI:10.13822/j.cnki.hxsj.2024.0011

2024.0011簕欓花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pdf


背景介绍

簕欓花椒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在民间用作草药,有祛风化湿、消肿通络等作用。据文献报道含有香豆素类、生物碱、木脂素、三萜、黄酮、甾体、芳香族、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目前已发现簕欓花椒具有抗氧化、抑菌、抗肿瘤、镇痛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研究和开发利用还在起步阶段,期望能对簕欓花椒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从中发现具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或有效部位,以及挖掘可能存在的潜在应用价值。


文章亮点

1.首次对簕欓花椒中被研究报道的化合物进行了分类整理

2.首次对簕欓花椒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

3. 阐明了簕欓花椒的潜在应用价值,为后续簕欓花椒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方向

内容介绍

1  簕欓花椒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1  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化合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其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很多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5]。根据文献的整理,发现簕欓花椒中富含香豆素类化合物,因此推测香豆素类化合物是簕欓花椒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截至20239月,文献中共报道了22个从簕欓花椒的树皮、树叶和茎中分离得到的香豆素类成分(图1)。

1.2  生物碱类

截至202310月,文献中共报道了20个从簕欓花椒的果实、叶和根茎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类成分,如图2所示。

1.3  木脂素类

截至20239月,文献中共报道了9个从簕欓花椒的根茎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成分,如图3所示。

2  簕欓花椒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2.1  抗氧化作用

牟振鑫[15]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测定法,对鹰不泊的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鹰不泊的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均弱于阳性对照组维生素C3种提取物中,丙酮提取物的清除率最高,其次为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说明鹰不泊的提取溶剂极性越小,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越强。

2.2  抑菌作用

张大帅[18]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簕欓花椒叶中提取挥发油,并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最终从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72个物质,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芳樟醇、β-榄香烯、(E)-2-己烯-1醇、石竹烯氧化物等,且发现簕欓花椒叶挥发油对供试菌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挥发油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2.3  抗肿瘤作用

张大帅[18]从簕欓花椒叶提取出挥发油,发现其对4种细胞均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活性最强,表明簕欓花椒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的抗肿瘤活性。

2.4  抗炎作用

吴晓华[22]将簕欓根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浓缩得浸膏,以蒸馏水分散,得到水混悬液,依次加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各部位。发现簕欓根水混悬液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在口服给药后能明显减轻蛋清所致小鼠足跖的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对抑制急性炎症有较好的作用;并且能显著抑制大鼠肉芽肿增生,对慢性炎症也有不错的抑制效果,有较好的抑制炎性疼痛的作用。且提取物镇痛抗炎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水混悬液或正丁醇萃取部位,其次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最后是石油醚萃取部位。

2.5  其他作用

除了上述药理作用外,簕欓花椒还有免疫调节、肝保护、降酶退黄等作用。胡松[23]发现复方鹰不泊能上调环磷酞胺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FN-γIL-2的表达,因此进一步表明复方鹰不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而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3  结论与展望

簕欓花椒是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民间记载其存在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研究和开发利用还在起步阶段,与之相关的应用产品也基本在空白阶段,簕欓花椒的潜在应用价值还有待被进一步发现。

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仍需要对簕欓花椒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了解其具体组成成分,发现簕欓花椒中可能存在的新化合物。除此以外,还需要对其中的单体化合物和部位进行活性研究,直到目前,香豆素和生物碱类化合物是簕欓花椒中被发现种类最多的两类成分,因此后续也有望加强对簕欓花椒中香豆素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抗炎方面的研究,发掘簕欓花椒中香豆素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


作者介绍



金慧子

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研究员

个人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中药复方包括民族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研究与大健康产品研发。承担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等。先后完成了旋覆花属、兔儿风属、角蒿属、冷杉属、瑞香属、斑鸠菊属等超过60多种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利用含有8000多个中药组分和化合物的大规模中药化学成分库,结合多靶点药物筛选模型已经发现超过10种创新药物的先导结构并申请专利。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

1、从中药/民族药和其他天然资源寻找新的活性天然产物;

2、中药/民族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与作用机制研究;

3、特色药用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化妆品、健康食品等大健康产品研发。

近五年代表作

[1]Phytochemistry. 190: 112850 (2021)

[2] Front. Pharmacol. 12: 726015(2021). 
[3] Front. Pharmacol.12: 753128(2021). 
[4] Int. J. Mol. Sci.  222: 1432-1440 (2021)
[5]Fitoterapia, 148: 104800 (2021).



肖雪

广东药科大学

博士/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

肖雪,博士,广东药科大学副研究员,珠江科技新星,第一批中医药青年求真学者,入选2019年IYPT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铬(Cr)元素。兼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产品开发与培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委员兼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性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物质基础学科协作组委员、广东省质谱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

1)中医药大健康中医药产品研发、分析与质量标准研究

2)中医药特色理论与“病-证-方-药”研究;

3)药品在线质量控制(QbDPAT)研究等。

近五年代表作

[1] Biomed. Pharmacother., 2024, 176: 116754.

[2] J. Mol. Struct., 2024, 1312: 138485.

[3] J. Spectrosc., 2024: 2477754.

[4] F. Microbiol. , 2022, 13: 913465.

[5] Food Res. Int., 2021, 144(3): 110323.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4: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