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热点文章】粒子转移法制备CuFeO2光阴极用于光电化学水分解

引用本文:孙睿远,秦伟龙,周扬粒子转移法制备CuFeO2光阴极用于光电化学水分解[J]. 化学试剂, 2024,46(11)74-80.


2024.0247粒子转移法制备CuFeO2 光阴极用于光电化学水分解.pdf

背景介绍


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与对可再生能源探索的大背景下,氢能因其高热值、可再生且环保的特性成为研究热点。光电化学水分解作为太阳能制氢的重要方法,其中稳定且价廉的p型光阴极开发是关键。CuFeO2虽有窄带隙等优势,但存在电荷传输和催化效率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围绕这些问题,旨在探索高效的光阴极材料制备方法及性能提升途径



文章亮点

1.利用粒子转移法制备CuFeO2光阴极,在酸性缓冲液中呈现高电流密度与稳定性

2.阐明Pt助催化剂对光阴极性能提升显著,光电流密度提高近40

3.为光电化学水分解光阴极材料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内容介绍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CuFeO2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2.1  CuFeO2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水热法制备的CuFeO2粉末材料,通过XRD表征确定晶体结构。图1180 ℃温度下水热反应36 h制备的CuFeO2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尖锐的X射线衍射峰说明材料高度结晶

粒子转移法适用于一些形状规则,表面平整的晶体材料。这些材料作为粒子层时,能与金属基底牢固地接触,形成一种半导体材料与基底的面接触。图2aCuFeO2粉末的宏观形貌,是一种淡黑色的粉末,带隙宽度为1.2 eV。图2bCuFeO2粉末微观形貌SEM

2.2  CuFeO2/Ni/Sn光阴极的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3a3bCuFeO2/Ni/Sn光阴极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图3c3dCuFeO2/Ni/Sn光阴极在两种缓冲液体系中的循环伏安曲线。

采用恒电位i-t法测试CuFeO2/Ni/Sn光阴极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

i-t曲线(图5a)的光电流变化趋势可以观察沉积效果。图5b5c5d为光电极沉积Pt前后的表面形貌SEM

XPS可用于定性分析以及半定量分析,XPS图谱的峰位和峰形获得样品表面元素成分、化学态等信息,如图6所示。

如图7a所示,Pt负载到光电极表面,在光电化学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增强光吸收和光转换效率、提高光生电荷分离效率、促进催化反应、提高反应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如图7b所示,相比CuFeO2/Ni/Sn裸电极,负载Pt后的复合电极的Nyquist曲线的半径明显减小。7c为沉积Pt前后的CuFeO2/Ni/Sn光阴极在0.5 mol/L H3PO4/KOHpH 6.5)缓冲液中的CV测试。

图片

3  结论

本研究成功通过粒子转移法制备了颗粒型CuFeO2光阴极。该电极在光电解水制氢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光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在酸性条件下CuFeO2光阴极表现出较高的光电流密度和稳定性,为在太阳能水分解应用器件中光阴极材料的选择提供了选择。此外,在CuFeO2/Ni/Sn光阴极表面负载Pt助催化剂明显改善了光电极界面处的载流子传输效率,使得光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和起始电位得到改善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4: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