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64基于化学修饰玻碳电极的血清素生物医学传感.pdf
背景介绍
.jpg)
文章亮点
1. 以多壁碳纳米管-聚溴酚蓝纳米复合膜为敏感功能材料,搭建了一个血清素生物医学传感平台;
2. 传感界面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利于对血清素进行富集,从而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纳米复合膜的良好导电性有利于缩短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纳米复合膜与血清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等)为传感器的特异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3. 传感器操作简便且性能良好,可用于血清样品中血清素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内容介绍
1 实验部分
将一定量的科研用人血清于3000 r/min的转速下,超速离心5 min,取上清液备用。
2 结果与讨论
.jpg)
2.2 不同电极表面形貌表征
.jpg)
以Fe(CN)63-/Fe(CN)64-为探针,借助于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技术,对不同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如图4所示。
.jpg)
借助方波伏安法(Square wave voltammetry,SWV),对比了相同浓度的血清素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结果如图5所示。
.jpg)
借助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weep voltammetry,LSV),考察了扫描速率对血清素电化学响应的影响,结果如图6a所示。
.jpg)
以[Fe(CN)6]3-/4-为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对MWCNTs /PBPB/GCE的有效面积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7a所示。
.jpg)
采用样品加标回收法对血清样品中的血清素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jpg)
3 结论
本文以MWCNTs-PBPB纳米复合膜为敏感功能材料,搭建了一个血清素生物医学传感平台。传感界面疏松多孔的结构,为血清素的富集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可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纳米复合膜的良好导电性有利于缩短传感器的响应时间;MWCNTs-PBPB与血清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等)为传感器的特异性提供了有效保障。传感器制备及操作简单,且性能良好,用于血清样品中血清素含量的检测时,响应快速且灵敏准确,展现了其良好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