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热点文章】基于硅纳米粒子的荧光探针高灵敏检测牛奶中的青霉素

2024.0426基于硅纳米粒子的荧光探针高灵敏检测牛奶中的青霉素.pdf


背景介绍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公众关注,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已经给饮食安全造成潜在风险,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牛奶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牛奶的食品安全保障也成为了人们关心的热点。与传统抗生素检测的方法相比,基于纳米粒子的生物传感策略因操作简单、方法灵敏,检测快速而脱颖而出,在已被开发的纳米粒子中,其中硅纳米粒子是一种粒径较小(一般在10 nm以下)的纳米微粒,其原料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来源易得,并且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文章亮点

1.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水溶性的蓝色荧光硅纳米粒子(DFC),通过金属铬离子(Cr3+)对DFC的荧光淬灭作用构建了荧光探针Cr3+@DFC

2.探针Cr3+@DFC荧光处于“off”状态,当青霉素(PG)存在时,Cr3+@DFC的荧光信号得到回升,荧光呈“on”状态,基于荧光--的策略,建立了一种的快速、高灵敏检测PG的分析方法;

3.本策略不仅可以降低信号背景,增加检测灵敏度,同时也缩短了检测的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有望推广开发检测试剂盒。


内容介绍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硅纳米粒子制备
1.3  Cr3+@DFC淬灭体系构建
1.4  DFC对青霉素的检测
1.5  样品制备
1.6  干扰性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光谱测试及结构表征

利用UV-Vis和荧光光谱仪对DFC进行了光谱性质测试。在波长400 nmDFC具有较为明显的紫外吸收,荧光发射峰和激发峰峰型对称,强度相当,且无明显拖尾现象。说明制备的DFC颗粒均匀,并且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

2.2  反应条件优化

实验首先对DFC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固定Cr3+的浓度,然后依次加入不同体积的DFC,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60708090100 μg/mL,通过测试体系的荧光强度发现,当DFC浓度较低时,Cr3+DFC的淬灭效率达到90%以上,当DFC4070 μg/mL浓度范围内时,淬灭效率几乎保持在85%左右,继续增大DFC用量,淬灭效率出现下降趋势(图4a)。

2.3 Cr3+DFC的荧光淬灭

为测试Cr3+DFC的荧光淬灭性能,在优化条件下,向固定浓度的DF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r3+,充分反应之后测体系的荧光强度。

2.4  PG检测

固定探针Cr3+@DFC的量,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PG,在相同条件下测试体系的荧光强度。当加入PG后,Cr3+PG分子上的N-COOH之间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使Cr3+脱离了DFC的吸附,因此DFC的荧光得以回升。

2.5  选择性试验

为验证建立的分析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实际样品中PG的检测,对潜在的干扰物质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荧光回升测试。结果显示,PG存在下探针的荧光回升效率达83.7%,而其他干扰物质存在时,探针的荧光回升效率仅为0.8%5.2%(图7b),说明本方法对PG的检测具有极高的选择性。

2.6  牛奶样品分析

为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将构建的方法应用于牛奶样品中进行检测,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加标回收率在92.5%105.5%之间,RSD0.06%0.47%之间,表明所构建的分析方法准确度高,可应用于实际样品中PG的检测。


3  结论

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一种发射蓝色荧光的纳米粒子DFCCr3+DFC具有强烈的荧光淬灭效果,构成了一种稳定、选择性高的Cr3+@DFC探针。PG能够回升Cr3+@DFC探针的荧光,回升效率与PG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浓度0.11.0 μg/mL范围内,拟合的线性方程为y=71.26x+0.478R2=0.99,检出限0.023 μg/mL。因此建立了一种对PG检测具有高灵敏及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PG的检测,方法准确度高,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也启发了我们通过构筑高灵敏探针的方式,以期实现对更多抗生素生物分子的检测。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11-18 13:59:39